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大家似乎正在形成一種習慣,每到超市或者商場看到某件商品的時候,都會不自覺地用手機比個價,如果網上的價格更便宜的話,往往會放下商品選擇網上下單。
在這樣生活習慣的巨變面前,大型超市的黃昏似乎已經來臨了。 近期,有新聞報道,全球零售巨頭沃爾瑪宣布合肥的兩家門店,于4月12日起關門停止營業。從2008年沃爾瑪進入合肥市場之后,經歷一段高速發展時間,但是2013年之后沃爾瑪開始在合肥陸續關閉門店,截至目前已在合肥關閉7家門店,僅剩一家門店。不僅僅在合肥關店,在全國范圍內,很多城市也紛紛選擇關閉門店。
截止2016年,沃爾瑪就全球就關閉269家門店。無獨有偶,4月1日,瑪莎百貨正式關閉上海的最后三家門店,選擇全面退出中國市場。3月24日,大潤發上海港澳店關門。
這些大名鼎鼎的超市相繼關店,似乎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馬云為代表的電商,甚至有朋友開玩笑說:看現在的超市,最大的感覺就是馬云過后,片草不留。
記得筆者在今年年初就曾經寫過專門的文章,論述《為什么24小時 便利店 才是永遠不會被馬云打敗的商業模式?》,但是三個月過去了,超市關店潮繼續,那么24小時 便利店 真的會取代所有的超市嗎?
一、為什么 便利店 會成功?
90年代開始在中國風靡一時的超市,雖然已經成為了大多數人接受的生活方式,但是隨著互聯網電子商務的崛起,物流體系的日益完善,以京東為代表的一系列電商系物流已經可以做到了當天配送的地步,物流時間由原先的幾天縮短成為了幾個小時,電商平臺的低價格和快速物流體系成為了摧毀超市的不二法門。
正如筆者說的對于電商而言,永遠沒有辦法破解2小時消費圈的魔咒,因為再快的物流體系都很難做到兩小時之內的完全配送,不可能在你跑步的時候實時給你送來你需要的東西,所以 便利店 就產生了。但這只是一方面,瀚哥之前專門說過超市為什么會失敗,今天我們來談談 便利店 為什么會崛起?
一是對于碎片化快節奏消費的滿足
隨著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消費觀念也在高速的進化過程中,現在的消費觀念往往是追求便捷、快速、碎片化。這就導致了原先的購物時間被加速破碎,時間成本越來越多的成為了大家考慮的焦點,在有限的時間下,很多人都愿意把時間花費在文化、休閑、娛樂的領域。
的確從價格來說, 便利店 的價格普遍會高出一般商場10%以上,但是由于 便利店 面積小,品種集中從而可以比超市提供更多的即時消費體驗。再加上由于生活節奏的不斷加速,人們在家加工食材的時間正在快速減少, 便利店 中的關東煮、包子、速食米飯等等便利飲食,會讓追求快節奏的人在短時間內達成自己的需求。
二是 便利店 正在成為多元消費的便民平臺
筆者由于在支付產業中工作,經常會看到各式各樣的多元化金融終端,在實際和各個零售企業尤其是 便利店 運營企業交流的時候,這種多元金融終端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搶手貨,原因就在于 便利店 在滿足人們日常生活購物之余,往往還是提供所謂免費開水、微波爐加熱、手機充值、金融水電煤繳費、POS取款、金融多元終端服務等等多元化的信息服務。
這些都是傳統的超市并不擅長去做的事情,此外,大量的電商也開始與 便利店 合作,由于不少社區的快遞接收存在問題,物流出現了最后一公里難題,在大多數的大城市, 便利店 可謂遍地開花,這些 便利店 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類似于快遞站點的功能。
此外,研究日本等 便利店 極度發達的國家, 便利店 可以提供的服務還有繳稅、復印、銀行信貸、金融理財、車票機票預訂等等服務,這些服務收入甚至可以達到一家 便利店 的50%以上,可以說 便利店 有可能從一個商品的售賣地點,變成了一個多元化生活服務站,給周圍人提供一站式服務。
三是 便利店 正在成為精選商品的集中地
相比于大超市, 便利店 還有著更有利的優勢,這就是精選商品,大超市提供商品往往多而全,經營范圍非常廣闊,但是 便利店 的選擇范圍都是小而精的,就是消費者必然急需的某些商品,一些大的或者低頻消費的商品 便利店 會主動地放棄掉,通過商品種類的主動放棄,雖然選擇余地減少了,但是消費者的購買頻率卻在快速提升,而一般低頻消費的商品又可以通過互聯網電商來解決,小而精滿足急需需求也就足夠了。
碎片化消費的滿足,多元化服務的平臺,精選商品的集中地這三點組成了 便利店 成功的關鍵。
二、超市會被 便利店 完全取代掉嗎?
筆者認為, 便利店 雖然方便但是要完全取代超市也是不現實的,超市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依然有其存在的價值,但是關鍵點在于傳統的超市必須要改觀,而這個改觀極有可能出現的結果就是超市的互聯網化。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小米、錘子等等互聯網垂直電商都開始在線下大規模布局實體店,這就是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零售將有可能成為互聯網的一種有效載體,在我們這個移動互聯網的時代,移動智能終端已經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消費者可以直接面對零售品牌,消除了市場上過多的環節和信息不對稱,從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未來,互聯網對于超市的改造將會進一步升級。
一方面,互聯網會將超市的會員、營銷、技術、倉儲、物流全面的數據化,線上化,最終實現全面互聯網。另一方面,商家會成為互聯網企業進行線下營銷,線下體驗,線下展示的窗口。比如說,像衣服、鞋子需要適配每個人不同尺碼的商品,難以僅憑線上購物完成,這個時候線下體驗店就顯得非常重要。
此外,人們對于普通標準化產品的需求正不斷減少,也可以通過互聯網不斷被替代掉,但是大型購物商場往往發揮的作用不僅僅是購物那么簡單,它正在演化成一種多元化的生活方式的集中地,從餐飲到娛樂,到購物,到體驗的一條龍服務遠比單純的超市更有價值,可以說傳統的超市必然會被淘汰,但是超市作為多元化體驗載體的媒介卻會通過革新,實現更大的價值。
在這樣生活習慣的巨變面前,大型超市的黃昏似乎已經來臨了。 近期,有新聞報道,全球零售巨頭沃爾瑪宣布合肥的兩家門店,于4月12日起關門停止營業。從2008年沃爾瑪進入合肥市場之后,經歷一段高速發展時間,但是2013年之后沃爾瑪開始在合肥陸續關閉門店,截至目前已在合肥關閉7家門店,僅剩一家門店。不僅僅在合肥關店,在全國范圍內,很多城市也紛紛選擇關閉門店。
截止2016年,沃爾瑪就全球就關閉269家門店。無獨有偶,4月1日,瑪莎百貨正式關閉上海的最后三家門店,選擇全面退出中國市場。3月24日,大潤發上海港澳店關門。
這些大名鼎鼎的超市相繼關店,似乎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馬云為代表的電商,甚至有朋友開玩笑說:看現在的超市,最大的感覺就是馬云過后,片草不留。
記得筆者在今年年初就曾經寫過專門的文章,論述《為什么24小時 便利店 才是永遠不會被馬云打敗的商業模式?》,但是三個月過去了,超市關店潮繼續,那么24小時 便利店 真的會取代所有的超市嗎?
一、為什么 便利店 會成功?
90年代開始在中國風靡一時的超市,雖然已經成為了大多數人接受的生活方式,但是隨著互聯網電子商務的崛起,物流體系的日益完善,以京東為代表的一系列電商系物流已經可以做到了當天配送的地步,物流時間由原先的幾天縮短成為了幾個小時,電商平臺的低價格和快速物流體系成為了摧毀超市的不二法門。
正如筆者說的對于電商而言,永遠沒有辦法破解2小時消費圈的魔咒,因為再快的物流體系都很難做到兩小時之內的完全配送,不可能在你跑步的時候實時給你送來你需要的東西,所以 便利店 就產生了。但這只是一方面,瀚哥之前專門說過超市為什么會失敗,今天我們來談談 便利店 為什么會崛起?
一是對于碎片化快節奏消費的滿足
隨著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消費觀念也在高速的進化過程中,現在的消費觀念往往是追求便捷、快速、碎片化。這就導致了原先的購物時間被加速破碎,時間成本越來越多的成為了大家考慮的焦點,在有限的時間下,很多人都愿意把時間花費在文化、休閑、娛樂的領域。
的確從價格來說, 便利店 的價格普遍會高出一般商場10%以上,但是由于 便利店 面積小,品種集中從而可以比超市提供更多的即時消費體驗。再加上由于生活節奏的不斷加速,人們在家加工食材的時間正在快速減少, 便利店 中的關東煮、包子、速食米飯等等便利飲食,會讓追求快節奏的人在短時間內達成自己的需求。
二是 便利店 正在成為多元消費的便民平臺
筆者由于在支付產業中工作,經常會看到各式各樣的多元化金融終端,在實際和各個零售企業尤其是 便利店 運營企業交流的時候,這種多元金融終端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搶手貨,原因就在于 便利店 在滿足人們日常生活購物之余,往往還是提供所謂免費開水、微波爐加熱、手機充值、金融水電煤繳費、POS取款、金融多元終端服務等等多元化的信息服務。
這些都是傳統的超市并不擅長去做的事情,此外,大量的電商也開始與 便利店 合作,由于不少社區的快遞接收存在問題,物流出現了最后一公里難題,在大多數的大城市, 便利店 可謂遍地開花,這些 便利店 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類似于快遞站點的功能。
此外,研究日本等 便利店 極度發達的國家, 便利店 可以提供的服務還有繳稅、復印、銀行信貸、金融理財、車票機票預訂等等服務,這些服務收入甚至可以達到一家 便利店 的50%以上,可以說 便利店 有可能從一個商品的售賣地點,變成了一個多元化生活服務站,給周圍人提供一站式服務。
三是 便利店 正在成為精選商品的集中地
相比于大超市, 便利店 還有著更有利的優勢,這就是精選商品,大超市提供商品往往多而全,經營范圍非常廣闊,但是 便利店 的選擇范圍都是小而精的,就是消費者必然急需的某些商品,一些大的或者低頻消費的商品 便利店 會主動地放棄掉,通過商品種類的主動放棄,雖然選擇余地減少了,但是消費者的購買頻率卻在快速提升,而一般低頻消費的商品又可以通過互聯網電商來解決,小而精滿足急需需求也就足夠了。
碎片化消費的滿足,多元化服務的平臺,精選商品的集中地這三點組成了 便利店 成功的關鍵。
二、超市會被 便利店 完全取代掉嗎?
筆者認為, 便利店 雖然方便但是要完全取代超市也是不現實的,超市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依然有其存在的價值,但是關鍵點在于傳統的超市必須要改觀,而這個改觀極有可能出現的結果就是超市的互聯網化。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小米、錘子等等互聯網垂直電商都開始在線下大規模布局實體店,這就是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零售將有可能成為互聯網的一種有效載體,在我們這個移動互聯網的時代,移動智能終端已經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消費者可以直接面對零售品牌,消除了市場上過多的環節和信息不對稱,從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未來,互聯網對于超市的改造將會進一步升級。
一方面,互聯網會將超市的會員、營銷、技術、倉儲、物流全面的數據化,線上化,最終實現全面互聯網。另一方面,商家會成為互聯網企業進行線下營銷,線下體驗,線下展示的窗口。比如說,像衣服、鞋子需要適配每個人不同尺碼的商品,難以僅憑線上購物完成,這個時候線下體驗店就顯得非常重要。
此外,人們對于普通標準化產品的需求正不斷減少,也可以通過互聯網不斷被替代掉,但是大型購物商場往往發揮的作用不僅僅是購物那么簡單,它正在演化成一種多元化的生活方式的集中地,從餐飲到娛樂,到購物,到體驗的一條龍服務遠比單純的超市更有價值,可以說傳統的超市必然會被淘汰,但是超市作為多元化體驗載體的媒介卻會通過革新,實現更大的價值。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超市接連關門 電商過后便利店會徹底取代超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