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發展瓶頸的外資零售商不止 家樂福 一家,卜蜂蓮花、沃爾瑪等企業今年的盈利情況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 家樂福 方面獨家獲悉,11月22日, 家樂福 將在無錫和蘇州正式宣布啟動O2O業務——“ 家樂福 網上商城”,這或許意味著 家樂福 已加快轉型步伐。
日前,遼寧成大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擬以4.2億元價格出售所持 家樂福 合資公司全部股權。繼去年華潤集團拋售沃爾瑪中國全部股權后,又一家外資零售巨頭遭遇了同樣的“分手”結局。
本月月初, 家樂福 集團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唐嘉年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曾表示,中國消費者需求變化萬千,隨著中產階層的崛起,相信零售企業的春天將至。
盡管 家樂福 以連續不斷的轉型動作表達出對中國市場的信心,但遼寧成大發布的一紙公告卻顯露出這家外資零售巨頭正遭遇著“中國式挑戰”——電商快速崛起、租金及人工成本壓力逐年倍增。
在實體零售總體疲軟的當下,對于 家樂福 而言,與國內資本的分道揚鑣,是否會加大其轉型難度,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有意回購
根據遼寧成大發布的公告,此次出售的 家樂福 全部股權,包括沈陽 家樂福 35%股權、大連 家樂福 35%股權、長春 家樂福 25%股權、哈爾濱 家樂福 17%股權、杭州 家樂福 20%股權以及寧波 家樂福 20%股權。關于交易目的,遼寧成大表示,“為推進產業調整、優化結構改革,考慮到 家樂福 未來可持續發展性,促進公司進一步快速發展,公司擬處置所持有的 家樂福 全部股權。”
資料顯示,遼寧成大成立于1995年,系國有獨資公司,主要業務分為生物制藥、商貿流通、能源開發以及金融服務。中銀國際研報指出,金融板塊對該公司凈利潤貢獻最大。
2002年4月,遼寧成大和 家樂福 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隨后在四省區合資成立了六家公司,11月17日發布的出售公告稱“公司在 家樂福 項目累計投資2.2億元”。
查閱上述六家門店經營數據得知,截至2015年年底,除了哈爾濱 家樂福 實現盈利以外,其余四家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其中,沈陽 家樂福 虧損尤為嚴重,2015年虧損金額達到1.25億元,而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則為-6380.83萬元。
家樂福 中國區媒體負責人告訴記者,對于遼寧成大擬出售的 家樂福 股權, 家樂福 有意向全部回購,至于具體的計劃和時間尚不明確,會按照流程節奏進行。對于接下來和遼寧成大之間的合作模式,上述負責人表示,“雙方就在其他領域的合作可能性進行密切的溝通中。”
整體而言, 家樂福 今年在中國區的經營仍然面臨著較大的壓力。其三季報數據表明, 家樂福 在法國零售銷量穩定,南美市場銷量上漲,但亞洲市場銷售額卻同比下跌5%。其中,中國市場銷售額跌幅超過了7.8%。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已經是 家樂福 今年內第二次遭遇的資產出售。今年5月,天津勸業場集團有限公司宣布,擬在天津產權交易中心公開掛牌轉讓所持有的公司參股子公司天津勸業 家樂福 超市有限公司35%股權。而早在2011年,臺灣食品公司統一企業集團以希望集中精力在內地加工食品業務為由,撤回對天津、重慶和廣州三地 家樂福 的投資。
與 家樂福 境遇相似,另一零售巨頭沃爾瑪也在去年遇到華潤集團的“大甩賣”,而華潤轉讓所持的21家沃爾瑪的35%股權,最終以33億元人民幣的交易價格回到了沃爾瑪手中。
零售管理專家、上海尚益咨詢總經理胡春才向記者表示,就目前而言,大賣場業態發展不如人意,國內很難找到其他愿意接收 家樂福 股份的合適對象,因此回購股份也許是 家樂福 轉型的最優方案。
倒逼轉型
在剛過去的“雙十一”電商購物節當天,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被業界譽為傳統零售寒冬中的“一股暖流”。該意見指出,受經營成本不斷上漲、消費需求結構調整、網絡零售快速發展等諸多因素影響,實體零售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國務院從調整商業結構、創新發展方式、促進跨界融合三個方面明確了創新轉型的九項主要任務,并從優化發展環境、強化政策支持兩個方面提出了七類政策措施。
事實上,遭遇發展瓶頸的外資零售商遠遠不止 家樂福 一家,卜蜂蓮花、沃爾瑪等企業今年的盈利情況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至于百貨方面,這股“滑鐵盧”的風潮更甚。來自英國的馬莎百貨近日宣布關閉在華所有門店,馬來西亞的百盛集團則宣布出售北京太陽宮店及相關所有物業。
“電商的興起,對以大賣場為主要業態的傳統零售企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胡春才告訴記者,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大賣場, 家樂福 在上世紀90年代的發展可謂是集齊了“天時地利人和”,消費者需求、商業地產的發展以及相對規范的組織架構和企業管理,都賦予了包括 家樂福 在內的外資零售巨頭極大的發展空間。
到了2010年以后,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普及,大賣場面臨著嚴重的消費者流失。“少則20%-30%,多則40%-50%的市場份額被電商瓜分走。”而另一個不得不正視的問題是,比起20年前的租金價格,現在至少翻了三四倍,這意味著大賣場即使銷量保持增長,其凈利也會面臨下滑。
業績低迷的情況下, 家樂福 采取了不同渠道的轉型措施,包括自建物流系統、加碼小業態商店、發力O2O業務等等。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 家樂福 方面獨家獲悉,11月22日, 家樂福 將在無錫和蘇州正式宣布啟動O2O業務——“ 家樂福 網上商城”,這是 家樂福 繼北京、上海、成都、昆明等城市之后,在全國范圍內拓展電商業務;本月月初, 家樂福 宣布位于上海斜土路的門店把原營業時間調整為全天24小時,這是他們在中國第一個全天營業的大賣場;而就在2016年全零售大會上,唐嘉年告訴記者, 家樂福 將在今年年底前計劃開出35-40家便利商店。
“大賣場在國內的經營狀況不能一概而論,未來在不同的地區仍有一定發展空間。” 首都經貿大學陳立平教授認為,由于一線城市停車難、物業成本高,因此大賣場在人口相對集中的二三線城市會有較大的發展機遇,而唐嘉年此前也曾經表示, 家樂福 中國接下來的擴張計劃會聚焦于中西部省份城市。
日前,遼寧成大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擬以4.2億元價格出售所持 家樂福 合資公司全部股權。繼去年華潤集團拋售沃爾瑪中國全部股權后,又一家外資零售巨頭遭遇了同樣的“分手”結局。
本月月初, 家樂福 集團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唐嘉年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曾表示,中國消費者需求變化萬千,隨著中產階層的崛起,相信零售企業的春天將至。
盡管 家樂福 以連續不斷的轉型動作表達出對中國市場的信心,但遼寧成大發布的一紙公告卻顯露出這家外資零售巨頭正遭遇著“中國式挑戰”——電商快速崛起、租金及人工成本壓力逐年倍增。
在實體零售總體疲軟的當下,對于 家樂福 而言,與國內資本的分道揚鑣,是否會加大其轉型難度,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有意回購
根據遼寧成大發布的公告,此次出售的 家樂福 全部股權,包括沈陽 家樂福 35%股權、大連 家樂福 35%股權、長春 家樂福 25%股權、哈爾濱 家樂福 17%股權、杭州 家樂福 20%股權以及寧波 家樂福 20%股權。關于交易目的,遼寧成大表示,“為推進產業調整、優化結構改革,考慮到 家樂福 未來可持續發展性,促進公司進一步快速發展,公司擬處置所持有的 家樂福 全部股權。”
資料顯示,遼寧成大成立于1995年,系國有獨資公司,主要業務分為生物制藥、商貿流通、能源開發以及金融服務。中銀國際研報指出,金融板塊對該公司凈利潤貢獻最大。
2002年4月,遼寧成大和 家樂福 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隨后在四省區合資成立了六家公司,11月17日發布的出售公告稱“公司在 家樂福 項目累計投資2.2億元”。
查閱上述六家門店經營數據得知,截至2015年年底,除了哈爾濱 家樂福 實現盈利以外,其余四家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其中,沈陽 家樂福 虧損尤為嚴重,2015年虧損金額達到1.25億元,而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則為-6380.83萬元。
家樂福 中國區媒體負責人告訴記者,對于遼寧成大擬出售的 家樂福 股權, 家樂福 有意向全部回購,至于具體的計劃和時間尚不明確,會按照流程節奏進行。對于接下來和遼寧成大之間的合作模式,上述負責人表示,“雙方就在其他領域的合作可能性進行密切的溝通中。”
整體而言, 家樂福 今年在中國區的經營仍然面臨著較大的壓力。其三季報數據表明, 家樂福 在法國零售銷量穩定,南美市場銷量上漲,但亞洲市場銷售額卻同比下跌5%。其中,中國市場銷售額跌幅超過了7.8%。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已經是 家樂福 今年內第二次遭遇的資產出售。今年5月,天津勸業場集團有限公司宣布,擬在天津產權交易中心公開掛牌轉讓所持有的公司參股子公司天津勸業 家樂福 超市有限公司35%股權。而早在2011年,臺灣食品公司統一企業集團以希望集中精力在內地加工食品業務為由,撤回對天津、重慶和廣州三地 家樂福 的投資。
與 家樂福 境遇相似,另一零售巨頭沃爾瑪也在去年遇到華潤集團的“大甩賣”,而華潤轉讓所持的21家沃爾瑪的35%股權,最終以33億元人民幣的交易價格回到了沃爾瑪手中。
零售管理專家、上海尚益咨詢總經理胡春才向記者表示,就目前而言,大賣場業態發展不如人意,國內很難找到其他愿意接收 家樂福 股份的合適對象,因此回購股份也許是 家樂福 轉型的最優方案。
倒逼轉型
在剛過去的“雙十一”電商購物節當天,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被業界譽為傳統零售寒冬中的“一股暖流”。該意見指出,受經營成本不斷上漲、消費需求結構調整、網絡零售快速發展等諸多因素影響,實體零售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國務院從調整商業結構、創新發展方式、促進跨界融合三個方面明確了創新轉型的九項主要任務,并從優化發展環境、強化政策支持兩個方面提出了七類政策措施。
事實上,遭遇發展瓶頸的外資零售商遠遠不止 家樂福 一家,卜蜂蓮花、沃爾瑪等企業今年的盈利情況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至于百貨方面,這股“滑鐵盧”的風潮更甚。來自英國的馬莎百貨近日宣布關閉在華所有門店,馬來西亞的百盛集團則宣布出售北京太陽宮店及相關所有物業。
“電商的興起,對以大賣場為主要業態的傳統零售企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胡春才告訴記者,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大賣場, 家樂福 在上世紀90年代的發展可謂是集齊了“天時地利人和”,消費者需求、商業地產的發展以及相對規范的組織架構和企業管理,都賦予了包括 家樂福 在內的外資零售巨頭極大的發展空間。
到了2010年以后,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普及,大賣場面臨著嚴重的消費者流失。“少則20%-30%,多則40%-50%的市場份額被電商瓜分走。”而另一個不得不正視的問題是,比起20年前的租金價格,現在至少翻了三四倍,這意味著大賣場即使銷量保持增長,其凈利也會面臨下滑。
業績低迷的情況下, 家樂福 采取了不同渠道的轉型措施,包括自建物流系統、加碼小業態商店、發力O2O業務等等。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 家樂福 方面獨家獲悉,11月22日, 家樂福 將在無錫和蘇州正式宣布啟動O2O業務——“ 家樂福 網上商城”,這是 家樂福 繼北京、上海、成都、昆明等城市之后,在全國范圍內拓展電商業務;本月月初, 家樂福 宣布位于上海斜土路的門店把原營業時間調整為全天24小時,這是他們在中國第一個全天營業的大賣場;而就在2016年全零售大會上,唐嘉年告訴記者, 家樂福 將在今年年底前計劃開出35-40家便利商店。
“大賣場在國內的經營狀況不能一概而論,未來在不同的地區仍有一定發展空間。” 首都經貿大學陳立平教授認為,由于一線城市停車難、物業成本高,因此大賣場在人口相對集中的二三線城市會有較大的發展機遇,而唐嘉年此前也曾經表示, 家樂福 中國接下來的擴張計劃會聚焦于中西部省份城市。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家樂福遭遇中國式挑戰 股權年內遭二次拋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