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稱受海外代購、電商沖擊零售下降5.1%,轉向二三四線城市,品牌優勢難再顯
零售業不景氣, 屈臣氏 的日子也開始不好過。
屈臣氏 集團所屬的長江和記實業公司于3月17日發布2015年財報,顯示 屈臣氏 集團全年收入1519.03億港幣,下降3%;其中內地市場同比增加6%,394個城市開店2483家。但從店鋪營業數據看, 屈臣氏 中國店鋪可比零售下滑了5.1%,最終實現利潤的增長是緣于成本的控制和開新店。
對于靠擴張來拉動銷售,有業內人士對此做法表示疑慮:作為全球擴充速度最快的零售店之一, 屈臣氏 如此高歌猛進的拓店勢頭下,引流、聚客能力在許多區域連鎖強勢的地區,并沒有突出的優勢,未來 屈臣氏 的日子是否好過仍是未知數。
門店消費熱度不復往日風光
昔日排隊結賬的“長龍”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三三兩兩前來閑逛的客流。
還記得曾經占據顯眼位置的熱銷品牌活動嗎?如今已是變了樣。3月24日,記者走訪武漢多家 屈臣氏 門店,進門是很多叫不上名字的新入駐品牌折扣區,而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品牌并沒有擺放在顯眼的位置。記者待了半小時發現,如今前來購買的消費者并不多,部分三三兩兩的來客只是隨便逛逛。
位于武漢市光谷門店內,一位從事化妝品銷售工作十余年的營業員告訴記者:“現在門店的生意大不如前,行業競爭壓力也大。除了其他品牌賣場的加速擴張分流了市場,就是 屈臣氏 自身也加速擴店,導致門店的客源逐步被其他零售店分流出去,銷量明顯沒有以前好了。”
她進一步解釋稱,“一個城市的消費量就只有那么多,不僅零售連鎖店之間競爭激烈,在網購沖擊下,不少零售連鎖店為了吸引顧客推出各種優惠活動,也讓消費者在選擇上出現了麻木感。在此基礎之上,原來距離遠一些的消費者就會轉變購買店家,去離自己近的店購買,這樣一來市場被分流,一些老店的業績大不如前。”
業績提升但可比銷售下滑
門店生意大不如前帶來的最直接影響就是單店業績出現負增長。
長江和記實業集團日前公布了2015年的業績。長江和記的零售部門—— 屈臣氏 集團旗下的13個零售子品牌去年收入為1519億港元,占長江和記實業集團總收入的38%。
而去年 屈臣氏 中國區銷售額為217.1億港元,同比增長6%(以人民幣計算增長9%)。這個增長其實主要是新開店鋪拉動的。去年他們在中國大陸新開了395家店,現在門店數量達到了2483家。
值得關注的是,在內地市場, 屈臣氏 店鋪銷售額同比減少5.1%。但 屈臣氏 稱,由于實行了良好的成本控制,加之店鋪數量從2014年的2088間增加到2483間,增幅達19%,因此,攤銷前盈利增長了16%。
從 屈臣氏 2015上半年的年報中可見, 屈臣氏 中國在大陸地區的門店同比增長僅為0.1%,而2014年同期的增速是4.3%。以此看來, 屈臣氏 單店增長趨勢放緩。
從包含港澳臺在內的亞洲市場看, 屈臣氏 全年同比店鋪銷售額增長錄得負2.1%,零售市場的增長部分抵消了店鋪拓展帶來的進步。另外,從財報看, 屈臣氏 集團在歐洲的保健和美容產品業務表現還不錯,以當地貨幣計算收益及攤銷前盈利均增長9%,這主要是因為“持續擴大店鋪組合,以及改善運營紀律”。
“單店下滑最主要是因為, 屈臣氏 主流的消費者是一些小資類。在小資獲得產品供貨渠道增加之后,對于 屈臣氏 的依賴度就會降低。” 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屈臣氏 的產品線這兩三年并沒有太多的創新和增加,如此以來對于小資的可選擇性也是偏低,這也是小資逐步背離 屈臣氏 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與 屈臣氏 打交道多年的供貨商則認為,在購物渠道多樣化的當下, 屈臣氏 店鋪的銷售下滑是正?,F象。 屈臣氏 只有繼續做好與消費者的互動,帶給消費者更好的購物體驗,才有望扭轉單店可比銷售下滑的勢頭。
向小城市擴張將加速渠道洗牌
屈臣氏 2015年財報中,將發展重點指向了二三四線城市。
屈臣氏 集團提到在2016年計劃開設超過1000家門店, 屈臣氏 中國行政總裁羅敬仁曾表示,計劃在2016年底讓 屈臣氏 全國店鋪數量達到3000家,覆蓋超過300個城市。
這也是現在很多零售商和品牌商的做法,比起更成熟的一線城市市場,二三四線被認為有更大的增長潛力和空間。
在江蘇徐州沛縣,兩個月前剛開了一家 屈臣氏 ,這讓當地化妝品龍頭連鎖518美妝總經理閆峰心里打起了鼓。
閆峰曾向媒體表示,目前一家 屈臣氏 的競爭,他還能夠接受,但如果 屈臣氏 網點再開出一兩家,他的生意將很艱難。為了應對 屈臣氏 ,518美妝目前也在抓緊調整品牌結構和價格。
怡亞通南京百分女人總經理蔡德水則表示, 屈臣氏 的加速擴張將會加速化妝品專營店渠道的洗牌,一些小的化妝品店或許也會因此倒閉。連鎖店除了要加快調整,抱團取暖、對抗沖擊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 屈臣氏 這幾年單店的盈利跟營收是在下滑的,這與海外代購、電商沖擊有很大關系。 屈臣氏 加速擴張門店就是為了提升業績。”在朱丹蓬看來,隨著中國城鎮化不斷推進, 屈臣氏 加速開店的戰略是對的。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商家渠道下沉, 屈臣氏 面臨的競爭壓力也在增大。而且,電商壓力在三四線城市也同樣存在。
另一方面,近幾年 屈臣氏 的負面消息也越來越多,駐店導購曝光 屈臣氏 強制銷售自有品牌、 屈臣氏 合肥罷工事件、消費者曝光 屈臣氏 強制捆綁銷售等,也折射出 屈臣氏 在擴張同時,遇到的店鋪管理問題。
聚客能力難保品牌優勢突出
作為在國內品牌最多且生存26年之久的化妝品店, 屈臣氏 的藍綠色標識已經符號化,成為國內消費者認知個人護理品品牌的重要來源之一。而進駐 屈臣氏 的品牌,也無疑會在消費者眼中增加曝光,并通過口碑傳播延伸開來,也就是所謂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網名為“初見”的資深用戶在微博上分析 屈臣氏 優勢時頗為一針見血,“一個新化妝品品牌上市,多會選擇全方位銷售渠道。但事實上顧客在大賣場一般會首選平時用慣的、自己熟悉的品牌,陌生的新品牌很容易被冷落。但在 屈臣氏 那里得到的待遇卻是截然不同的,很多顧客都會選擇一些不認識的牌子來購買,因為有 屈臣氏 這樣的大佬作后盾,讓顧客放心不少。所以說,從某種程度來講, 屈臣氏 無疑是新品牌、小品牌化妝品做大的絕佳渠道。”
但是“初見”也指出,“當然目前也有一些備受消費者青睞的品牌入駐,比如百雀羚的三生花,佰草集的一花一木,這些公司口碑美譽度不錯,他們會單獨運作一個品牌或者系列只供 屈臣氏 渠道。即使這樣也有品牌只是用 屈臣氏 來當破冰艦,以后可能會鋪到其他渠道。”對此,記者于3月24日致電 屈臣氏 中國區詢問相關情況,但截至發稿前,對方并未給出回復。
朱丹蓬分析稱,“整個 屈臣氏 優勢在于它的店面、形象、產品組合,但是在產品創新、產品組合和優惠活動上不是非常人性化靈活化的變動背景之下, 屈臣氏 用戶流失的趨勢或許會加大。”
廣州一家營銷機構總經理馮建軍認為, 屈臣氏 最近幾年的引流、聚客能力在許多區域連鎖強勢的地區并沒有突出的優勢。化妝品店如今在店鋪選址上都費盡心思,好市場中的門店已趨于飽和, 屈臣氏 再進入會很困難。當前零售店普遍面臨的客流問題, 屈臣氏 一樣也有困擾。從現有店鋪看,也并非每一家新開的 屈臣氏 銷售情況都理想,比如廣州一些鄉鎮上新店人氣就不高。在他看來, 屈臣氏 在三四線城市的大幅進攻還沒那么快,仍需慢慢適應。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屈臣氏2015年零售下降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