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意這幾天驟然侵襲了深圳。對于深圳購書中心來說,寒意更濃。記者獲悉,從12月1日起,深圳購書中心實體店以及網上書店將停止營業。事 實上,這一消息從前天起,就由購書中心在其位于深南中路中核大廈的實體店貼了出來。前去買書的顧客看到這一消息后無不驚異,用手機拍下書店最后的場景。 “隨著電商的發達,購書中心不是第一個倒閉,也絕不是最后一個。”有書店行業資深人士擔憂地表示。
深圳書城之外最大單體書店
深圳購書中心于2004年9月開業,由大型國企———深圳中核集團投資興辦,與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合作經營。其定位于綜合性大型圖書及音像制品經營 場所。位于深南中路上步路口的中核大廈,經營面積約10000平方米,共有4層。資料顯示,書店常備圖書25萬余種,音像制品2萬余種,每年可供圖書音像 制品80余萬種,是深圳書城之外的最大單體書店。
盡管與深圳書城旺盛的人氣相比,購書中心遜色不少,但此次突然關門,仍讓許多經常 前來買書的讀者感到驚訝,“怎么說關門就關門了?”與購書中心有業務合作的一些事業單位,這兩天也陸續收到來自購書中心短信,提醒圖書卡尚有余額的人們, 近期該中心將安排退款事宜。“我的購書卡一點都沒用,這兩天還準備去書城買書呢,怎么突然倒閉了?”一位收到短信的事業單位員工抱怨。
另外,因為同屬一家公司經營,2008年開始經營的深圳購書中心網上書店也與實體店一同關門。南都記者在中心網上書店官網看到,一條發自11月22日的消息 稱,“書店業務將進行調整,購書中心將于2013年12月1日起停止網上書店圖書及相關業務。”以后,深圳購書中心現在的位置將轉型做其他行業。
租金與稅收或是壓倒駱駝最后稻草
從11月27日開始,深圳購書中心就在做著最后的清理工作。“現在還在進行讀書月的活動,等活動結束我們也清理差不多了。”一位內部員工表示。據了解,購書 中心的書將出售至11月30日,之后,賣不完的書將全部退還給供貨商。另外,在購書中心工作的員工這幾天也在做工資結算。這幾年該中心效益不好,之前也陸 續走了一些人,目前員工不到100人,他們在接下來的日子將不得不重新找工作。“有的從中心開業就在這里工作,快10年了,還真有點舍不得。”上述內部員 工表示,有的打算去深圳最大的民營書店友誼書城工作,而有的則根本不愿再在書城工作,“覺得這個行業不景氣,沒前途”;也有的員工表示先休息一段時間,因 為現在也臨近年底了,不是找工作的好時機。
據深圳購書中心了解內情的人士透露,事實上,隨著這兩年電商的飛速發展,購書中心的日子 變得一天天艱難起來。“主要是物業的租金與稅收,這是書城所面臨的最大成本壓力。”該人士表示。據了解,深圳購書中心由中核集團子公司———深圳市人文天 地實業有限公司負責經營。雖然是子公司,但中核集團照樣向購書中心收取租金,而且在這兩年書店業經營困難的情況下,并未進行減租等挽救措施。稅收方面,購 書中心也未享受到什么優惠。另外,作為非新華書店的國有企業,購書中心的出版物來源成本也相對較高。據了解,其書籍批發不是像深圳書城那樣直接來自出版 社,還經過了書籍供貨商這一關,這讓進入中心的出版物成本更高了一些。
說法
同行
實體店太大 相關品種少
今年10月30日,在重慶、貴州等西南地區擁有19家書店的民營連鎖書店西西弗書店在深圳東門開業。對于深圳購書中心結業,西西弗文化傳播董事長金偉竹表現 得很平靜:“購書中心那么大的實體店,虧本很正常。”金偉竹表示,購書中心的規模像新華書店一樣大,壓力肯定很大。書店是否盈利,關鍵在于毛利能否支撐它 的成本,而成本主要在于物業租金、人工等,對于西西弗書店來說,因為他們以連鎖小店形式存在,所以成本相對較低。西西弗書店店面僅約400平方米,租金 少,而且還是體驗式,以物理空間、多品種、服務、互動取勝。相對來說,深圳購書中心則僅以 實體書店 為主,相關品種欠缺。
學者
政府應給民營書店優惠
“書籍作為文化商品,是一個逐漸消化的過程,它的區域性、文化認同性都很重要。”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長魏甫華認為,現在的書店早已不是單純賣書的地方,而 應該是一個提供文化綜合服務的休閑場所,惟其如此,才能煥發生命力。對于民營書店的未來,魏甫華認為,政府應該加大扶持力度,就像國有企業深圳書城那樣, 作為政府向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一個場所,給予民營書店以租金、稅收等方面的補貼或優惠,民營書店或許才有未來。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又一大型實體書店倒閉:深圳購書中心12月關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