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引人矚目的“雙十一”電商促銷,是否直接將傳統零售行業帶入了“寒冬”?傳統零售業在紛紛“觸電”的進程中,怎樣做得更好?而被企業日益追捧的O2O模式能給消費者帶來哪些實惠?“雙十一”剛過,記者專訪了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
記者:今年的“雙十一”再次刷新了國內電商行業的銷售記錄,您認為這樣的成績對中國零售業將帶來哪些影響?
趙萍:“雙十一”的巨額成交量,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居民的消費潛力。我國居民消費潛力很大,但一直需要一個釋放出口,“雙十一”購物節就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這樣的角色。
電商平臺的低價營銷手段,成為撬動居民消費潛力的一個重要杠桿。“雙十一”之前很多天,各大電商平臺通過多種渠道,向消費者傳遞“雙十一”期間價格足夠優惠的信息,這對消費者尤其是價格敏感型的消費者吸引力非常大。
與以前相比,電商平臺的營銷更加精準化。有的電商平臺已經可以通過每個客戶在網上的消費,判斷消費者真正的需求,從而準確地推薦所需要商品。這種精確的營銷手段,可以更好挖掘消費者的潛在需求。
記者:年底正是各路商家集中促銷的黃金時期,面對電商各種來勢洶洶的促銷手段,傳統零售業究竟還剩哪些應對措施?
趙萍: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對傳統線下零售的沖擊還是非常大的。電商吸引的消費群體中,有一部分是開發出來的新需求和新消費,但從線下渠道分流過來的部分也不小,這對傳統零售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對于傳統零售商來說,首先應該對現有產品線進行有效整合,將那些既做線上也做線下的產品整合成為產品線的一部分,而對于那些不做電商的產品,盡量進店銷售,這樣消費者要想購買只能尋求于實體店。另外,實體店在促銷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多地給消費者實惠,因為消費者在電商平臺上已經有了比價渠道,所以那些不實的促銷手段就不再適合于實體店,特別是那些欺騙消費者的虛假促銷更應有所收斂。
實體店順應電商的發展趨勢開始“觸電”是大勢所趨,只不過各實體店應根據本企業情況有步驟地開展電子商務。同時, 微信 微博等新媒體逐漸興起,傳統零售業應該利用這些工具讓消費者更多了解各店情況和促銷信息,繞開電商的發展模式,直接進入微博 微信 時代。
記者:從今年“雙十一”情況來看,O2O線上線下結合的趨勢更為突出,甚至出現了某品牌在實體店里掛出宣傳廣告,鼓勵消費者試穿后記下商品貨號,再去該品牌的淘寶旗艦店購買的情況,請問這種發展勢頭能否為消費者帶來真正的好處?
趙萍:O2O模式會給消費者帶來更多便利,畢竟很多消費者在網上購物會發現雖然價格便宜但體驗比較差,對于商品的顏色、質量以及適用性等心里都沒有把握,如果能在實體店體驗,使消費者將線上線下的服務結合起來,會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但是,對于實體店中的品牌企業來說,需要進一步整合線上與線下的營銷渠道,使這兩個渠道能夠共同分享銷售利潤,而不能變成兩個獨立的渠道,在盈利方面互不相干,這樣它們之間也就沒有合作的可能。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趙萍:實體零售可直接進入微博微信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