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 “新兵”全時正在北京沖刺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今年內要達到1000家門店,其中一半來自特許加盟。
而截至目前,全時創業四年的時間內只在北京擁有150家直營門店。
風口就會有逐利。初涉加盟就提出暴增200倍的冠絕行業的極速度,全時真的準備好了嗎?千店計劃是 便利店 風口下的蛋糕還是引誘投資者買單的資本逐利陷阱?
千店計劃首“戰”北京待考
自從上周末光顧2015中國特許加盟展會的全時展臺后,肖莉(化名)的電話就被全時的加盟經理們打爆了。
一個個不同的全時加盟經理電話肖莉對加盟全時的意向,盡管肖莉明確拒絕,力邀她去全時北京總部做進一步了解的電話仍是不斷。
實際上,肖莉只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走進的全時的展臺。
對于多數消費者和投資者而言,全時都只是 便利店 行業的一個“新兵蛋子”。但全時卻提出超前軼后的“五年萬店、年內千店”的擴張計劃。按照此計劃,起碼在今年內,全時必須以每天新開超過4家門店的速度“瘋狂”擴張,超過目前所有中外 便利店 企業的擴張速度。
目前,本土的好鄰居 便利店 在京擁有最多的260多家門店,但其擴張因為北京的高租金而并無詳細計劃;而截至2014年年底,進京11年的7-11只有173家門店;全家和羅森的北京新店計劃都只在雙位數左右。
公開信息顯示,全時 便利店 第一家門店起步于北京,開設于2011年2月28日。在2015中國特許加盟展會上,全時在《全時便利夢想合伙人招募冊》上書公開信息顯示,其已在北京開設直營店鋪150家,累計銷售額達8億元。
對比全時前四年的開店速度,“五年萬店、年內千店”的計劃意味著未來同樣的四年時間內,全時需要用翻上200倍的極速度將百位數的門店數翻升到萬量級。
而龐大戰略的起點被放在北京——這個與 便利店 行業“陽光產業”的屬性相悖離的市場。正如中國商報此前曾詳細分析過的報道,北京 便利店 發展一直圉于街道過寬、冬季過長過冷、商業物業缺乏、政策管控嚴格等現實環境而呈現與上海截然不同的落后局面。
在上海,超過6000家的 便利店 培養出趨于成熟的 便利店 消費習慣,而在北京,比 便利店 更多、更為消費者接受的是遍布大街小巷、進入到社區居民樓深處的夫妻雜貨店,這導致進入北京市場十多年的7-11們一直承受虧損。
不過,北京 便利店 市場的落后恰恰被全時視為機會。
北京全時叁陸伍連鎖 便利店 有限公司加盟中心總監盧家安表示,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顯示,2013年和2014年,在26個大中型城市的城市 便利店 綜合排名中,北京排名倒數第二,在市場增長率、飽和度、24小時比例及政策支持上均處于中下水平。
人均占有率方面,按不完全數據統計, 便利店 發展相對成熟的上海達到每3000人就可以擁有一家 便利店 ,但在北京,約每10000人才可以擁有一家 便利店 。
盧家安說,無論從 便利店 的人均占有率上還是北京 便利店 門店保有量與上海的差距對比上,都可以顯現出北京 便利店 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北京 便利店 市場還有很多的空白未被開發,全時快速拓店和推出特許加盟,就是為了迅速占領市場,擴大品牌影響力。”
“押寶”特許加盟“盈利骨頭難啃”
“特許加盟”是全時實現千店計劃的重臂支撐。
在今年內要實現1000家門店的全時戰略計劃中,特許加盟店要實現500家的目標。
但加盟其實是 便利店 難啃的骨頭。就在日前的2015中國 便利店 大會上,野村綜研(上海)咨詢有限公司事業經營戰略部總監鄉裕就指出,特許加盟是國際 便利店 做大做強的主要方式,但在中國市場, 便利店 行業加盟店的銷售遠遠落后于直營店。
日本 便利店 巨頭目前在華最大的“痛點”就是加盟業務一直未達預期。羅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三宅示修、7-11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福田達也,青島迷你島 便利店 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藤本明裕都提出,擴大特許加盟是他們在華的最大課題。
相比對手們,全時能給加盟者更多盈利的可能嗎?在全時便利的“夢想合伙人”招募手冊中,“銷售毛利高達40%,變現快,純現金回籠;盈利高,平均單店日均營業額在15000元以上”是被加大字號向加盟投資者推介的重點。
按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調查,單店日均營業額15000元幾乎是國內 便利店 行業平均的最高業績水平。“新兵”全時如何能做到?
盧家安介紹,全時作為北京本土的 便利店 品牌,擁有諸多7-11、羅森、全家等外資 便利店 品牌無法做到的差異化的競爭力。“全時 便利店 可以經營香煙、現烹食品等高流水品類;全時 便利店 可以提供火車票自助售(取)票一體機。盧家安透露,全時未來將通過開發給加盟商提供更多便利的增值服務。
此外,就是全時 便利店 的O2O模式能給全時 便利店 加盟店帶來更多銷售。盧家安介紹,全時內測完成的移動端外賣平臺“全時匯”已經上線,顧客可在“全時匯”上下單,由全時 便利店 總部統一安排就近門店送貨。
不過,據中國商報記者走訪北京市朝陽區的數家全時 便利店 的情況來看,全時便利門店實際的營業狀況與其宣傳大有懸殊。
在北京市朝陽區一家70-80平米的全時 便利店 門店,該店鋪員工介紹,該店鋪的日營業額常維持在7000元左右。該門店位于一幢寫字樓底層,門店面積在70-80平米左右。其門店自營的便當快餐日銷售額在2000元左右。門店內并沒有配備火車票自助售(取)票一體機,而來自“全時匯”的O2O服務的訂單基本可忽略不計。多個門店員工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全時門店日營業額在6000-7000元左右,來自“全時匯”的線上訂單一個月下來有時接近為零,而能增加顧客黏度的增值服務——火車票自助售(取)票一體機因為投入成本等原因,目前北京市僅有30家全時 便利店 接入。
按全時 便利店 特許加盟經理黃敏的介紹,目前全時便利的加盟店主要有50平米以下的精品店、50-130平米的標準店、130平米的旗艦店等3種門店類型,加盟費分別為2.98萬元、3.98萬萬、5.98萬元,再加1萬/年到1.5萬/年到1.8萬/年不等的管理費,以及保證金、裝修費、首次進貨費用、門店租金、設備等,即投資一家70-80平米左右的全時便利加盟店,其初步費用約需70萬元以上。而這些費用還未包括門店的人力成本。按一般水平,一家80平米左右的24小時 便利店 還需要正式員工6人,以及若干兼職的小時工。
盧家安表示,全時 便利店 北京地區只開放開在寫字樓和商業中心的加盟店,并不支持社區 便利店 ,這意味著加盟商需要支付的房租租金成本更高企,加盟商要獲得盈利的前期投入需更大。
不過,全時 便利店 的加盟工作人員介紹,相比7-11等緊密型加盟分成模式而言,全時只一次性收取加盟費、后期不參與抽成的方式更能讓加盟者賺錢。
但相比7-11對加盟商有著嚴苛的審核要求,向加盟商強調 便利店 不是一個能獲得高額回報的行業,需要掌握經營技巧、合理控制經費,強調加盟商必須是夫妻全職運營店鋪并將店鋪作為事業經營,全時 便利店 除了對資金有要求外,對加盟者幾乎沒有任何從業的履歷等門檻要求。
反之,全時表示其會對加盟店提供前期15天的開店培訓,包括店面如何補貨及訂貨、商品陳列技巧、員工的招聘與培訓、促銷技巧等。“對不懂經營,或者開業后經營不善的加盟者,全時還會委派資深經理上門進行開業指導,由精英店長帶領經營一段時間。后期還將提供30天的培訓。”全時 便利店 加盟部總監肖剛說。
黃敏介紹,截至目前全時已經簽約了50余家加盟店,但都還處于規劃階段,并未開業。
資本模式能走多遠?
有不愿具名的 便利店 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按照全時的擴張速度,眼下最難在于如何在短時期內找到近千位的門店店長,尤其是半壁江山“押寶”特許加盟的方式,更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對加盟者進行培訓,與此同時需要配備幾百名督導和幾十位區域經理。”
此外,上述不愿具名的 便利店 業內人士表示,店鋪面積和高租金也是全時便利“千店計劃”的難題。
“三四線城市租金便宜, 便利店 發展剛剛冒頭,店鋪還好找,但在北京,尤其是在商業中心為 便利店 尋找合適租金的門店已是難上加難。”
在北京豐臺區總部基地,全時就已經陸續開了4家門店。其中,兩家門店相隔僅100米左右,北京地區密集開店會否導致經營困難、持續虧損的 便利店 盈利更難?
也是在2015年中國 便利店 大會上,福田達也和三宅示修都表示,他們在中國市場發展的最大困擾就是房租租金太高。
當然,全時 便利店 能超常規極速擴張得益于其幕后的資本支持。
按公開資料,全時的母公司為金融企業復華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資產運營、資產管理、投資并購三大業務板塊的大型控股集團,下轄17家上市和非上市公司,資產超過500億元。
引起中國商報記者注意的是,伴隨全時千店、萬店計劃同時起步的是全時公司內部四年內IPO上市的計劃。
由此,外界看不懂的全時的極速擴張有了清晰的出口——為IPO計劃的提前搶位和全力加速。
包括全時千店計劃中,除卻加盟店外,50家餐飲店和自營200家“二代店”以及50家社區店是備受市場關注的全時“重資產模式”亮點。但是,上述業內人士也透露,全時“二代店”看上去更像是一個博取市場關注度的“噱頭”。“一家門店需要10多位員工,培訓費用及人工成本高企將是其重資產模式的難以承受之重。”
資本的玩法能適用 便利店 市場嗎?更新速率顯著的 便利店 需要搶位嗎?業內人士表示,從7-11、羅森、全家等日系三大 便利店 巨頭的發展經驗來看,日系成功企業從不追求速度,而是內練內功,外做品牌,培養團隊,用時間換空間來慢慢占領市場,挖掘消費需求,引導消費者,占領員工和消費者的心智,培養顧客的消費習慣和忠誠度,從來不是靠資本的輸出而是靠文化和價值的輸出最終贏得市場。
如此看來,正飆速走上異途的全時將備受市場的考驗。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全時便利店激進擴張,是風口還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