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任首富王健林對于電商的情結始終是矢志不渝。雖然萬達的電商業務已經做了三年毫無成效,雖然跟馬云的打賭最終被王健林自己“毀約”,但骨子里,作為現階段中國最成功商人之一的王健林顯然并不服氣。正因為如此,王健林在近日舉行的萬達集團半年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萬達集團將繼續全力發展電商,并高調宣稱首期投資50億元!
不過,從王健林針對“全力發展電商公司”的全部發言中,除了能看到豪氣霸氣和信心決心,以及財大氣粗不缺錢外,完全看不到其電商方向的策略、商業模式和具體打法。這有點像前線指戰員振臂一揮:同志們沖啊!然而,往哪兒沖,怎么沖,沖上去干什么,底下的人誰也不清楚。快3年過去了,萬達電商依然在混沌中狂喊口號。
既然首富王健林再次公開喊話電商業務,并且發出了好幾條具體指示,那么,我們不妨針對王健林發言的幾個要點冷靜琢磨一下,哪些靠譜,哪些不靠譜——
聯合其他大電商合資?一廂情愿而已
王健林稱,萬達決定,將聯合中國最大的幾家電商成立萬達電商,他們來參股,首期投資50億元。與此同時,王健林還強調:現在有的是企業愿意投資,除了確定的這幾家企業外,還有很多企業排隊,愿意出高價參股,但我們決定先把萬達電商做起來再說。
先定義一下“中國最大的幾家電商”吧,誰有資格?阿里巴巴肯定算,京東肯定算,其他的就稍微有些爭議,但八九不離十,比如唯品會、蘇寧易購、1號店、亞馬遜中國、當當網。再往下,都是年銷售額低于50億元,而且多半都處在虧損求生階段,就算有心,又哪來的錢來投資呢,還“高價參股”?
以首富王健林的個性和強勢,這個萬達電商肯定會是萬達集團來控股的。在這種背景下,阿里巴巴和京東有必要參股嗎?要知道馬云和劉強東也都是個性十足、傲氣十足的大佬,憑什么陪你玩?何況還是人家最擅長的電商領域?如果說萬達愿意在商業地產上跟他們分杯羹,或許馬云和劉強東還能有些興趣。
當當不用說了,沒錢沒能力。亞馬遜中國鮮有自己核心業務之外的投資并購動作,而且跟外資攪和,萬達電商更沒戲。蘇寧易購還自身難保呢,何況蘇寧的老板張近東也不是甘居人下的人物。唯品會這兩年風光無二,最近股價飆到近200美元一股了,投資收購一些小家伙(比如樂蜂網)是可以的,但要跟比自己塊頭大很多的巨頭聯姻,恐怕為其所愿。至于1號店嘛,賣商超快消品的,一來跟萬達電商主業不匹配,二來正處在發展壯大最關鍵階段,或生活死只在一念之間,這個時候讓它拿一大筆錢出來投資另一個完全還看不清楚前途的電商公司?算了吧。
其實,本質上是因為,萬達集團肯定要控股這家電商公司,其他人進來沒有話語權,從戰略規劃到日常管理都無法參與,事實上就成了純財務投資。而作為純財務投資,萬達電商連是什么、做什么都還沒想明白,加上折騰近3年時間了還毫無收獲,實在不是一個符合投資條件的選擇。
花3年時間找盈利模式?這是互聯網速度么
王健林講到盈利,提出要求萬達電商找到盈利模式,并提出“萬達電商一定要做到盈利”。
不過,王健林顯然對于萬達電商能夠找到盈利模式,能否真正實現盈利并沒有把握和信心,這一點,從他給萬達電商提出的“盈利時間表”就完全顯露無疑。
王健林提出:萬達電商的核心工作是用3年左右時間找到盈利模式,即使不盈利,也要讓我看到盈利方向。
其實,盈利模式首先是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本身就決定了你能賺什么錢,賺多大規模的錢,賺多長時間的錢。光是找盈利模式就要花3年時間,可見現階段不光是萬達電商的新任繼任者門,就是王健林本人,也完全沒有想明白萬達電商到底該怎么做。
不僅沒想明白,實際上在折騰近3年之后,連信心都搞沒了。要不,怎么會在公司內部半年工作會議上,在全體集團高管面前,講出“即使不盈利,也要讓我看到盈利方向”這種令人喪氣的話呢?
而對于萬達電商能否盈利,其實王健林內心也沒底,所以給出的“盈利時間表”相當的漫長,期望值是“十年八年”。
當然,做電商要盈利確實不容易,這也是電商行業絕大多數從業者目前面臨的窘境。但是,從成功電商的衡量標準而言,盈利又是一個硬指標,而且也不是不可為。阿里巴巴不用說了,不僅規模大,利潤額也相當可觀。唯品會2014年第一季度凈利潤高達2660萬美元,只成立4年就成功上市的聚美優品2014年第一季度凈利潤也有1660萬美元。
推一卡通?這算是O2O創新嗎?
令人奇怪的是,王健林在幫萬達電商欽定的創新業務是所謂的“一卡通”。王健林沒有說這個“一卡通”到底是實體卡還是虛擬卡,不過這不重要,現在不管是傳統商業企業還是電商公司,其實推的各種卡都同時包括虛擬卡和實體卡兩種了。問題是,推個什么“一卡通”能解決萬達電商不受待見、發展不起來的窘境嗎?
王健林所謂的“一卡通”,就是這張卡在全國萬達廣場、酒店、度假區消費,購房都能通用,消費還有折扣、積分、抽獎、增值服務等。聽明白了,不就是張會員積分打折卡嘛!作為一個商業企業的會員積分打折卡,本來不就應該在該商業企業旗下所有商場、門店和經營實體可以消費和使用嗎?這還需要說嗎?不通用反而奇怪了!
這只能說明,時至今日,不管是萬達電商,還是萬達商業,抑或是萬達集團,搞了這么多年商業地產和商業零售,居然連一張可以在萬達系統內部通用的會員消費打折卡都還沒有!
難怪王健林在會上反復強調“今后不允許各系統單獨搞電商”,原來,第一,萬達集團旗下各實體這么多年來根本就是各做各的會員體系嘛,第二,居然把這個積分打折卡就當做是“網上資源”和“電商”了?而且還是“創新”?
不知道王健林知不知道線下有類似資和信商通卡這種覆蓋面很廣的東東?不知道王健林有沒有用過支付寶錢包這類線上玩意兒?你搞個打折卡,還只能在萬達體系內使用,還給萬達電商提出了“發上億張卡”的宏偉目標,新來的萬達電商CEO會上聽了會不會腦袋嗡嗡作響呢?
50億元很拽嗎?電商只是錢的問題嗎
作為中國新任首富,也作為中國最大規模商業地產企業的老板,王健林絕對不差錢。所以,王健林這次吸取教訓,痛下決心,一張口就是要對萬達電商“首期投資50億元”。
不過,要糾正一點的是,這可不算萬達電商的“首期投資”了,別忘了,萬達電商已經干了快3年了,過去這3年的投資投入不算么?
回到正題。50億元聽著很嚇人,但是,在眼下萬達電商連商業模式都還沒有想清楚,連如何盈利都完全沒概念,連做什么、怎么做都還沒有譜的情況下,這50億元能干什么用?砸廣告推萬達電商品牌嗎?進貨、建物流、建倉儲嗎?這也不算是O2O的玩法啊。難道是用來做那個“一卡通”的打折補貼嗎?
就算是最后面那條,50億元也只是看上去很NB的一個數字,想玩大電商平臺,遠遠飄來一個聲音:那都不算錢兒!不信的話,看看如今半死不活的凡客吧,前后共進行了7輪融資,總計5.2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至少在32億元以上。32億元折騰出來個啥成果呢?如今的凡客依然在生死邊緣痛苦掙扎著。
再看看成功的案例。京東前后6輪融資,共28.4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至少超過176億元!
很顯然,做電商成不成,幾十億元的投資根本就不是主導因素。否則財大氣粗又有龐大互聯網用戶群的騰訊早在電商領域折騰出名堂來了,也不至于最后鎩羽而歸,不僅把易迅賣給了京東,還要投資京東2.14億美元了。
2020年一半城市人口逛萬達?數學好牛
發現王健林非常喜歡做算術題,媒體提及萬達電商,他都要把他的客流量理論用數學公式算一遍,以印證自己的萬達電商做O2O模式是正確的選擇。
這一次最新的算術題是這樣的:萬達今年線下消費人群將突破15億人次,數學模型測算,到2020年,萬達線下消費人群將超過50億人次,如果每人每年在萬達消費12次,就是4億多人。2020年中國城市人口如按8億計算,意味著一半中國城市人口都是萬達的消費者。這么大的消費人群如何轉化為盈利,這是萬達電商要認真思考的。
且不說萬達電商如何從這么大的消費人群中賺錢,個人感覺僅王健林這個數學公式就很有問題。
萬達目前已開業萬達廣場90座,在建24座。雖然作為單一企業而言,物業面積在國內首屈一指,但跟全國數百個城市整體的商業機構比起來,依然是九牛一毛。而且,萬達廣場除了在少數城市中位居較繁華商業地段外,很多城市都位于較偏僻位置或者新開發區域。以這個量級,如何讓中國城市人口中一半人在一年中都成為萬達的消費者?注意,王健林講的是消費購物用戶,不是只逛不買那種。
除去商業地產和租金收入,萬達直接跟消費者相關的核心收入是萬達百貨,另外是萬達影院,其余像大歌星和影視等都還很小。根據上半年業績數字和完成率測算,萬達百貨加萬達影院2014年預計銷售額在300億元上下。15億人次消費者,則人均每次消費僅20元?看電影也不夠啊?就是小賣店的客單價也不至于此啊?萬達自己的經營數字應該不會有錯,那么出問題的肯定是這個萬達消費人群數了,不是數字虛高,就是把走過路過的都算上了?
這不知道是王健林第幾次針對萬達電商的發言了,但肯定不是最后一次。在電商面前,王健林依然一貫地豪言壯語。只是,每次王健林不說還好,越說反而大家越迷糊。而且,一方面王健林反復強調要給電商團隊松綁放權,另一方面又不斷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和指示,這讓在萬達體系中本來地位就不高的萬達電商的高管團隊更加無所適從。
這不,指示又來了:“一說淘寶,大家都知道就是網上賣東西,一說騰訊就知道微信,一說百度就是搜索,萬達電商要在一兩年左右,讓大家一說萬達電商,就立刻聯想到是真正的O2O。”這么高難度的規定動作,萬達電商管理團隊們,你們想好怎么做了嗎?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王健林要用50億砸萬達電商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