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晚,東方衛視報道稱,記者臥底麥當勞、肯德基的肉類供應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兩個多月,發現上海福喜通過過期食品回鍋重做、更改保質期標印等手段,加工過期劣質肉類,再將生產的麥樂雞塊、牛排、漢堡肉等售給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洋快餐。
節目一經播出,輿論嘩然。在食品安全異常敏感的當下,這件事如同在平靜的水面投下一顆炸彈。作為國際快餐連鎖巨頭,麥當勞和肯德基進入中國以來,雖然屢屢遇到食品安全危機,但總能化險為夷。比如在2012年央視“3.15”晚會上,麥當勞被曝其鹽焗雞翅保存時間超過了標準時間的3備。即便這樣,最終麥當勞實現了“軟著陸”,并沒有到太大影響。
但這次不一樣。如果說之前的問題是現場管理漏洞,屬于無心之過的話,而其供應商將過期食品回鍋重做則是惡意參假,性質惡劣,這也是公眾憤慨的主要原因。
問題出來了,人們開始找原因:監管疏漏、供應商管理失察、缺乏社會責任等等。但窮盡了所有可能性之后,人們心頭還是有一個巨大的問號:根源到底是什么?
記者認為,無論是監管還是管理,都是制度層面的問題,要找出根源則應該從“動機”入手。因為制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無論制度多么嚴格,但只要想干,還是能找到監管的漏洞。那么,此次事件的動機何在呢?
經常去麥當勞、肯德基用餐的人也許會有一種感覺:十多年以前它們一個漢堡就是十多元,而到現在,也依然差不多這個價。一位餐飲界人士告訴我,麥當勞客單價26-28元、肯德基客單價30-32元,自它們進入中國以來,上漲幅度不超過30%;但它們的成本上漲則遠遠不止這個數:十多年以來商鋪租金上漲超過100%,而人力成本上漲超過50%。
在商言商。麥當勞和肯德基作為上市公司,要為投資人負責,要對資本市場有個交代,要在銷售規模和利潤上面都有增長。而在成本上漲幅度遠遠大于其零售價上漲幅度的背景下,要讓財務報表好看,唯有一條途徑:降低原材料成本。
作為在全國有數千家連鎖門店的餐飲企業來說,它們有能力向供應商施壓,要求降低采購成本。同樣,福喜食品也需要“降低成本,保證利潤”,而“過期食品回鍋重做、更改保質期標印、加工過期劣質肉類”等手段是降低成本的一個途徑。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作為一對“老冤家”,麥當勞和肯德基每隔幾年來一次價格戰,競相降價。我們知道,零售業價格戰拼的就是供應商,而它們倆共同的一個供應商就是:福喜食品。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作為一家成立上百年的美國企業,福喜食品如果不是被逼到一定程度,也不會這樣鋌而走險。事實上,福喜食品相關人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樣做也是“高層授意”。
這讓我想起曾經參觀清代富豪康百萬故居“百萬莊園”時看到的一幕場景:康百萬堂屋懸掛著的一塊銅匾被削去一角,上面寫著“留余”二字。這塊匾意在告誡子孫后代,做生意要給別人留有余地,讓上下游的生意伙伴都賺到錢。而華人首富李嘉誠亦告誡大家:“不要試圖賺取最后一個銅板”。
可見,無論古人的生存哲學還是現代人的管理智慧,都在小心翼翼維護者商業生態的平衡。而這是精打細算、效利為上的西方管理思維所不具備的。麥當勞、肯德基的“淪陷”從另一方面告誡零售商,特別是一些擁有大規模采購實力,具有強勢議價能力的連鎖企業,一定要維護商業生態的平衡,讓上下游合作伙伴都有利可圖,做到“留余”。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福喜事件背后:麥當勞、肯德基們為何會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