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銷售圖書為主要業務的書店,要么倒閉,要么慘淡經營。”昨日,國家統計局中山調查隊發布了對中山書店的調查報告,在對市內313家書店走訪后,其披露了實體書店觸目驚心的現狀:本以圖書為主營業務的實體書店,如今不得不積極開拓副業,大型書店銷售額占全市圖書總銷售額逾五成,營業利潤每年都在下降。
與此同時,本土歷史悠久知名度頗高的萬有引力書店也難逃結業的命運。昨日記者走訪發現,萬有引力的大部分員工已經離開,書店里的一部分書架,開始清空……萬有引力書店的命運讓相當一部分市民相當不舍。在300多家實體書店中,萬有引力的遭遇,將是多米諾骨牌效應的第一環,還是敲醒傳統書店的警鐘?未來實體書店的發展,將何去何從?
調查報告:
靠賣書無法生存
據統計,截至2013年12月,中山年度核檢書店(不包括郵政報亭)313家。在走訪中,調查人員表示,從經營方式看,目前中山以銷售圖書為主要業務的書店要么倒閉,要么慘淡經營,要么被迫轉型升級,增設其他服務或業務。不少書店店主坦言,靠傳統的銷售圖書的方式,幾乎沒有出路。
不少實體書店如今正謀求轉型。調查報告顯示,為了生存,如今5家大型書店相繼開設關聯業務,中小書店中除小部分依靠專業、特色經營維持一定圖書銷售份額外,其他靠近學校的書店或憑借銷售教輔資料維持生存,或變身主營學生用品兼營圖書的文具店,或僅為百貨商店、連鎖超市、便利店中附設的書檔,還有個別的雖接受年檢但實際上卻沒有開門營業。
盈利數據更是赤裸裸地反映著現實。報告顯示,從銷售盈利情況看,大型書店銷售額占全市圖書總銷售額愈五成,但大型書店圖書銷售的營業利潤每年都在下降。據一家規模較大的民營書店經營者反映,2013年書籍銷售額約占全年營業額的50%,圖書銷售利潤只能與開銷基本持平,得依靠培訓和其他銷售利潤支撐書店的正常運作。
對于“新華”系的書店來說,經營者坦言,單純圖書的零售份額已經很少,大部分的利潤來源于教科書和教輔書銷售,經營壓力日益增大。而大部分中小書店經營者也表示營業利潤日見微薄。
店主:
8年投入200萬元至今沒回本
“8年以來,老板投入了200萬元,如今沒有回本。”萬有引力書店副總經理廖劍濤透露。收入的下滑、租金成本的上升,首當其沖的萬有引力書店率先面臨即將要倒閉的命運。
書店倒閉的消息醒目地張貼在萬有引力的官方微博上。昨日書店內,一些熱愛紙質書的市民仍然流連忘返,但是書店里處處呈現著離別的氣息:書架上一部分書已經清空,現場有些書正在打3折低價進行銷售。據一個員工介紹,目前大部分的員工已經離開書店,有少量員工會一直堅持到結業,該員工還介紹,目前老板已經決定要結業,至于剩余賣不出去的書到時將會退回給書商。按照預定計劃,萬有引力書店將于4月租期滿后關閉。
租金的上升是壓倒萬有引力書店的最后一根稻草。廖劍濤表示,從2013年開始,書店營業額已停止增長,整體持平。而書友們的支持和喜愛,是書店在微利中堅持下來的原因之一,而如今,面臨店面租金上漲四成的壓力,廖劍濤似乎感受到,萬有引力的8年歲月,終于要走到了盡頭。
萬有引力書店遭遇的局面并不缺乏命運相似者。中山新華書店有限公司總經理杜國豪也表示,石岐區新華書店的店面租金約80萬元,水電費、人工成本也相繼上漲。
對于實體書的倒閉,一部分市民認為,如今網絡化閱讀普及,不少實體書折扣少、經營跟不上潮流,也逐漸遠離年輕人的閱讀習慣。也有一部分市民感到對實體書店式微感到惋惜,石岐的張先生表示,其一直鐘情流連書店的那種幸福安靜的感覺,傳統書店只有與時俱進,引入新的經營模式,才能獲得生存的資本。“與其在回憶中懷念,倒不如站立自救。”鐘愛閱讀的書友發出呼喚。
4月結業致書友書
你們留在
萬有引力的回憶中
雖然很早就知道這一天遲早會到來,但真正到了這個時刻卻是萬般不舍。萬有引力書店自2005年7月15日接手原中山書城,到現在八年多,其中艱辛,如魚飲水自知。
這八年,是書緣也是情緣。值得回憶的除了書和空間,是你們對萬有引力的喜愛,讓書店能生存到至此一刻。那些經常打書釘的書友,你們留在萬有引力的回憶中,你們就是萬有引力的一份子,抱歉,萬有引力的燈光滅了,你可能要轉去別的地方;那些經常在書店跑來跑去的熊孩子們,你們也會留在萬有引力的回憶中,雖然有時候你們煩得不行,但你們,以后也得另找個地方撒野了。值得回憶的,還有曾經的留言本,萬有引力的同事們經常讀;值得回憶的,是在微博上每次圈我們,默默地點贊或吐嘈的你們。
—萬有引力書店
出路
“萬有引力書店只是中山300多家書店的其中一家,但是傳統書店仍不自救,則會催生多米諾骨牌效應。”來自中山的文化界觀察人士指出。
政策春風
有店主發出呼吁,希望可以得到政府政策春風。“建議設立有針對性的專項文化基金、公益引導基金,對形成專業特色和品牌影響的書店給予適當的補助和獎勵,增強其造血功能。”有店主坦言,希望政府引導書店參與文化項目合作、參與文化宣傳,對書店經營涉及的公益性文化服務項目,如舉辦文化講座、學術論壇,或推行政府的主題文化活動等予以支持,使獲得資助的書店發揮示范作用還可以向市民派發一定金額的圖書消費券。
變身文化體驗中心
有市民建議,中山的一些書店,可以變身為文化空間,從賣書場所轉型為文化體驗中心。出售與書店風格契合的商品,可涉足文化用品、創意產品或陶器等其他非書籍的品類;增加網店不能經營或不便經營的商品,如甜品、咖啡等體驗性商品,讓市民邊享受咖啡邊閱讀。
向特色專業發展
在中山城區立足的中小書店多往特色專業方向發展,例如專營法律、藝術等不同種類的專業書籍。個體書店要想更好生存,必須鎖定目標讀者,以專業特色爭取讀者,創造在特定人群中“小而精”的口碑,以服務贏得市場。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200萬投資8年未回本傳統書店“累覺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