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只有壟斷才能生存,所有互聯網創業企業從啟動之日就必須有著有朝一日一統江湖的戰略目標。互聯網創業,要么1,要么0,沒有中間地帶可以茍且偷生。
互聯網是一個典型的“馬太效應”贏家通吃的市場,由于互聯網高度的信息對稱化,網站到網站的跳轉極為容易,任何企圖通過小微創新或者區域化實現自己差異化生存策略,最好還是不要妄想了。
在去年底有個外賣創業者找到我,做了三年多,最多有五十多人團隊,日流水1萬多,過得還算可以。但因為美團和餓了么狂打補貼價格戰,兩個月公司就撐不住了。現在要轉型,應該怎么做!
上面那位互聯網創業者,應該是當下許許多多創業者目前或者即將面臨的尷尬。只不過,大部分未融資的創業公司倒閉,是不大會有人關心關注的。但是融資了,也未必在這場補貼大戰中能夠成功,因為你融資的還不夠多。
滴滴快的下的陰影,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最近火的一片文章,阿里員工背景,愛拼車創始人楊洋自述:《我們是如何從風口上跌落的?》,在總結失敗原因的時候,一個是因為中間有四個月分心去做P2P租車業務,而年初滴滴快的合并,uber發力補貼,進入到拼車業務,投資人也沒信心了,如果沒有資本方的支持,這個燒錢的項目只能放棄了。
再早些的一個案例是《搖搖招車王煒:冠軍為何會倒在彎道上?》,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堅持獨立,錯過了拿騰訊的資金。為了推自己的支付,阿里扶持快的,騰訊扶持滴滴,其它資本也望而卻步,在燒錢戰爭中,搖搖招車很快就衰落了。
似乎目前風險資本圈已經達成了一個共識,當下互聯網創業拼速度,尤其是融資速度。但融資多,就能擺脫經營的困境嗎?
2月14日滴滴快的宣布合并,在合并之前,一家宣布市場份額60%,一家宣稱自己市場份額55%,但不管從什么角度,從訂單量來看滴滴快的應該是基本壟斷了市場。滴滴試圖通過主動發起并購,控制市場,盡快退出無謂的補貼。
然而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叫車服務鼻祖uber開始發力補貼,一個月后東哥也忍不住轉向了uber。之前一個月用滴滴打車費用至少2000,現在1000足以。滴滴(快的)的訂單量是uber中國的20倍以上,是跟進補貼呢?還是坐視不管?真是艱難。
uber在歐美既可以向司機收取注冊費,還可以在交易中抽傭金,也不需要向司機向消費者雙向大額補貼。為什么看上去已壟斷市場滴滴就不能呢?因為滴滴還沒有絕對的壟斷,因為還有強勁的競爭對手持續提供補貼,而產品服務又無太大差異化。
結論是什么?東哥以為只要uber繼續死纏爛打,滴滴快的就始終難以盈利。當然了uber出于遏制滴滴快的限制在中國市場的目的,是有理由繼續這么做的。
壟斷才有定價權
當然陷入同樣尷尬境地的不只是滴滴快的,之前盈利的攜程第一季度虧損了1.2億,因為兩年前美團網殺入了酒店預定,去哪兒也開始了補貼用戶。美團網擴張了酒店業務遭遇了攜程丶去哪兒的抵制,而在擴張的外賣市場,也遇到了強勁的對手餓了么。兩家至今,都在為爭奪市場的絕對話語權,繼續大筆的燒錢。王興說美團網戰略制勝,在別人瘋狂燒錢燒廣告的時候,美團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在系統產品上,最終反超前兩家。當下美團也陷入了同樣地困境,擴張之后,在細分市場遭遇強勁的對手,又不得不收縮的尷尬。壟斷不了市場,就得繼續燒錢!
《末日崩塌》,最近去看的一部電影,在美團網買的票,4DX93元,如果是3D的話是68元。而在兩年前還有好幾家大得團購競爭的時候,團購電影票的價格一般在25-35元之間。不是說,院線批發價格更高了,而是美團網壟斷市場后,有了定價權,不需要再補貼了。
空氣有價值但不值錢
結尾處,東哥給O2O領域發燒過度的創業者和風險投資者免費送上一句價值百萬的話:有價值的東西未必能創造價值,如空氣!尤其是大部分解決信息不對稱,供需匹配的鏈接互聯網創業項目,除非你是獨家的!東哥這句話建議裝裱掛辦公室!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要是O2O創業做不到壟斷就別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