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解營銷策略如何帶來銷售方面,市場營銷人員一直面臨著重重壓力,根據2013年1月MarketingSherpa的調研發現28%的市場營銷人員表示評估跨渠道的歸因模型是他們2013年的重要分析目標。但是,目前多數市場營銷人員仍然只將注意力放在最后一次點擊上面,忽視了其它營銷渠道對購買做出的貢獻。市場營銷人員要實現營銷多渠道歸因,確實面臨著方方面面的挑戰。
營銷多渠道歸因面臨的2個挑戰
當筆者起初開始從事直復營銷的時候,渠道歸因還不是那些復雜,市場營銷人員主要是做兩種類型的營銷,一種是大眾營銷,如廣播、電視、雜志、報紙等。另一種是直復營銷,如個人售賣、電話營銷、直郵等。當需要增加一個新的營銷渠道時,通過制定一些計劃,決定正確的組合營銷方式。之后,品牌印象變成衡量營銷和廣告成功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品牌在用戶中的曝光次數,被列入驅動轉化成功以及評估渠道營銷效果的方法之一。而今天,事情變得非常不同,對于跨渠道的組合以及多渠道效果評估等已經變成了市場營銷人員的日常工作。
挑戰1:如何利用大量的渠道?
實施多渠道歸因,市場營銷人員必須面對的第一個挑戰是如何利用大量的渠道,對于渠道的正確選擇和利用決定了之后多渠道組合的效果以及多渠道歸因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圍繞社交媒體、短信、APP內廣告、郵件、展示廣告和APP推送通知等營銷渠道帶來的商機將繼續增加,很多的市場營銷人員,都非常急切地去嘗試各個營銷渠道,而事先并未對衡量成功的標準有清晰的了解。結果,很多的努力和付出得來的只是學習經驗,而這些經驗對于真正實踐并沒有多大用處。
挑戰2:組織筒倉和爭奪預算的雙重威脅
據webpower中國區的研究調查顯示,下一個挑戰是來自組織筒倉和爭奪預算的雙重威脅。以往,只有一個營銷部門,并且多個渠道都是進行統一預算分配,每個市場營銷人員都是朝共同的目標去努力,而如今,很多公司的營銷部門被劃分為郵件團隊、社交團隊、網站團隊和電子商務團隊等細分團隊,且各個團隊之間都有比較獨立的KPI考核指標及預算分配。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門或組織筒倉(organizationalsilos,departmentalsilos)。
筆者認為,部門或組織筒倉是指各部門或組織間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而建立起的阻礙部門或組織間相互溝通的障礙。一方面各個團隊可能會為了爭奪預算而影響團隊之間的相互協作及配合。另一方面,如果沒有設置清晰的游戲規則,渠道歸因也將勾起各個團隊或渠道之間的競爭。這些營銷部門之間的溝通障礙,都不利于營銷組織之間的相互合作溝通,也不利于總體的營銷利益。例如,筆者曾經聽到一個品牌,由于他們遵循的是"最后點擊"歸因模型,所以,他們的郵件營銷團隊通過限制一封確認郵件中的內容數量,以促使用戶完成從郵件到網站的點擊,導致郵件營銷渠道被過度歸因。而事實上,如果這些類型的公司開始真正地去定義和量化各個渠道,還可能會導致內部的軒然大波。
有效實現多渠道歸因的關鍵:多渠道數據共享
盡管面臨著眾多挑戰,但是也有一些市場營銷人員開始采用多渠道歸因模型來解決這個問題,這與社交媒體、移動媒體的發展和推動不無關系,也使得渠道歸因模型拓展至跨渠道、線上到線下、跨屏幕,而最后互動歸因模型、最初互動歸因模型、線性歸因模型、時間衰退歸因模型、基于位置的歸因模型等這些根據轉化流程中不同接觸點的分配不同權重的歸因模型類型也得到進一步應用。據2012年由Econsultancy和Adobe的調研發現,大約26%的全球企業使用非最終點擊的高級一點的營銷歸因方法。不可否認,成熟的歸因模型往往比較復雜,但好處也是顯然。webpower中國區在實踐調查中發現,市場營銷人員可以通過成熟的歸因模型分析來更好了解他們的營銷表現,調整數字營銷花費,更深刻的理解用戶流程,以及優化媒介營銷組合等。
那么,企業有效實現多渠道歸因的關鍵在哪里呢?市場營銷人員可以通過建立基本的多渠道歸因模型,不斷試驗實驗,追蹤結果,分析數據,找到真正適合自身發展階段的歸因模型,優化廣告和營銷策略。但是筆者認為,在多渠道時代,實現多渠道歸因的客觀基礎是實現各個渠道之間數據的共享,將PC端、移動端,以及各個渠道的原先相互割裂的用戶數據打通,從而為建立及優化多渠道歸因模型提供客觀參考依據,同時,建立多渠道統一的用戶eID數字身份,實現用戶數據的分析挖掘,也為了解用戶的購買轉化流程和生命周期過程,合理衡量及分配每個渠道的購買貢獻度提供了客觀依據。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營銷多渠道歸因的關鍵:數據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