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提模式正在成為破解快遞配送“最后一公里”難題的關鍵鑰匙。日前,全國業務量最大的申通快遞宣布投資3000萬元,在社區和學校等地建立約3萬個自提貨柜。此前,順豐、韻達等多個位居行業前列的快遞公司已經先于申通快遞在便利店、超市進行了自提點布局。
記者昨日在和平里附近的一家順豐自提點看到,消費者在店內寄件只需填寫合作店代碼和收件人信息即可。當有包裹送到合作店,快遞員在檢驗包裹完整性掃描收錄后,系統會發短信通知消費者憑身份證及短信來店自提。
類似的自提模式今后將會越發頻繁出現。據記者了解,申通快遞計劃拿出3000萬元建設末端派送體系。申通快遞董事長陳德軍表示,今年將建3萬個快件存放點。據了解,在主要高校,申通快遞將確保至少一個固定服務點;城市住戶規模在700-1000戶之間的中等小區,申通快遞根據投遞情況設立固定服務點。該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服務點將主要選取校內、社區內的商店、花店、復印店等便民商業。對于快件的收寄驗視環節,申通快遞將對各服務點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申通總部給北京申通下達的自提貨柜是300個。但北京申通加盟商對該業務熱情很高,準備在2-6環間布局近千個網點。北京申通朝陽區某網點負責人表示,自提模式將有效解決因收件人不在導致的二次派送,以及高峰期的快件積壓等問題。
自提模式已經成為了快遞企業的發力關鍵點。目前,除順豐、申通、韻達等國內快遞企業發力末端配送外,京東、天貓等電商巨頭也在開始試水自提模式。業界認為,自建物流需在短時間內要投入大量資金,企業的資金鏈壓力很大,但自建物流可以保證配送服務和質量,因此成為了很多大型電商的必然選擇。
不僅如此,對于“最后一公里”配送方面,自建物流的選擇余地也更大。以京東為例,在商品到達配送站后,京東的配送人員先用PDA對商品進行掃描并二次分揀后,將商品按照大小件和配送地址遠近裝進送貨箱。除了這種模式,京東還可根據客戶需求將商品配送至各個自提點、自提貨柜,并通過手機短信方式通知用戶取件。
作為京東的主要競爭對手,天貓也趕在去年“雙11”之前,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近600個便利店、社區網點設立“社區服務站”,以緩解末端配送壓力。盡管自提模式的優勢在于能夠減少二次配送、緩解末端配送壓力,但這種模式仍需進一步完善。
為了保證快件安全,國家三令五申要求快遞企業加強收寄驗視環節,但由于在操作層面上并無具體實施細則,同時快件“面檢”也影響配送效率,快遞企業大多難以落實。就目前的情況看,采用自提模式后這一問題將更加突出,“快遞企業將對自提服務點員工進行培訓,但這些非‘科班’人員對違禁品等的熟悉、辨析程度不太令人放心”。
更重要的是,消費者習慣需要加快轉變。目前, 各大快遞企業搶先在自提領域布局,但消費者的觀念尚未從“等快遞”向“取快遞”進行轉變,使自提模式的實際功效尚未完全顯現。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快遞巨頭押寶自提降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