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輪又一輪的媒體熱炒后,南京的 便利店 市場開始回歸常態,最新動態是有媒體曝出「羅森南京擴張疑似放緩,還有加盟商嫌不賺錢想退出」。
羅森中國方面接受采訪時表示:這里有一些誤解和溝通問題。但是采訪中也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截止8月20日,羅森 便利店 的數量為51家,接受媒體采訪的 便利店 店主表示,目前日商穩定在6000多元。
相對于開業早期的「連創銷售新高」,外資 便利店 進入南京的「蜜月期」過去后,現在的南京 便利店 市場開始回歸「過日子」的階段。6000多元的日商在國內 便利店 市場也屬于平均水平。而媒體對比了南京羅森最初的發展計劃后認為,南京羅森的開店速度不及預期。
南京 便利店 市場的發展引人矚目。不僅因為這一市場曾經「一支獨大」,更因為作為新一線城市的代表,南京市場有不少典型性。比如,消費潛力巨大、存在城市改造紅利、供應鏈相對獨立、餐飲業態發達等等。
在最近一年的南京 便利店 市場觀察中,很多人都將注意力集中在新進入者的表現,卻忽略了原住民南京蘇果 便利店 (包括「好的」)也在進行一場「南京保衛戰」。
從現在的狀況看,外資品牌的進入,豐富了南京消費者的選擇,但蘇果 便利店 一支獨大的局面,并未根本改變。目前,蘇果 便利店 (包括「好的」)一共在南京地區有500多家門店,仍舊是一家獨大,將與其他品牌長期處在對峙局面,一大多小的現狀還會延續一段時間。
這種格局的穩定,有幾方面原因:
① 蘇果自身的積累和根基;
② 便利店 行業本身需要深耕細作的「慢生意」屬性;
③ 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外資 便利店 優勢比較明顯的鮮食能力,當進入南京這種典型的新一線城市時,仍舊受到了本地化供應鏈和本地消費文化的挑戰。
鮮食一直是 便利店 的核心品類,這方面,外資 便利店 在研發能力上一直有比較優勢。但是, 便利店 行業是典型的短半徑供應鏈行業。當一家品牌進入新市場時,除了研發,供應鏈端的產能、配送能否跟上,仍舊是制約擴張速度的本質問題。外資 便利店 擴張速度開始放緩,也可以說是供應鏈能力與擴張能力之間存在一定的時間差。此前有業內人士曾經表示過,中國一直沒有全國意義上的連鎖 便利店 ,和供應鏈基礎設施不完善關系很大。
另一方面,外資 便利店 是以引領者和顛覆者的形象進入南京,但是南京與上海相比,其文化氛圍更加「中國」。這種近乎根深蒂固的本地化消費習慣,或許也是 便利店 行業在攻城略地向外擴張時都會碰到的問題。
因此,從供應鏈和消費文化兩個視角,復盤一下本土企業蘇果 便利店 的「南京保衛戰」,或許對于整個行業不無裨益。
第一輪比較:商品能力
當羅森、7-ELEVEn兩大日系品牌先后進入南京時,說蘇果上下沒有壓力,那是假話。蘇果 便利店 負責人告訴《云鏈觀察》:他們考察過后認為,在冷鮮食方面,蘇果 便利店 確實與日系 便利店 有不少差距。這里所謂的冷鮮食,主要是指日系 便利店 擅長的壽司、飯團等。
但是交手一段時間后,蘇果方面就發現,從 便利店 更具優勢的早餐市場來看,蘇果的優勢產品,并未受到太大影響。特別是在蘇果方面推出「六元早餐」等針對性產品后,像茶葉蛋、玉米之類的產品仍舊銷售很好。其中茶葉蛋算是明星產品,有的門店一天可以賣出150枚。
其實茶葉蛋的故事,日資品牌并不陌生。此前有人在網上撰文就指出過,日本本土沒有茶葉蛋,最早出現在我國臺灣地區,曾經為7-ELEVEn在臺灣地區的普及立下過汗馬功勞。直到今天,很多人在早上匆匆忙忙的上班路上,還是習慣以其作為食物。而與之搭配的飲品,也不是咖啡,而是熱豆漿。
蘇果方面把這些產品稱為熱鮮食,在熱鮮食方面,蘇果更有本地化的優勢。
日系 便利店 擅長冷鮮食,這與其本國人更喜食冷葷相關。其實仔細觀察日系 便利店 的陳列也會發現,比如在飲料區,像7-ELEVEn門店即使在冬天也是將冷飲置于冷柜中之中,只有少量大眾飲料會放在外面貨架做常溫冷飲售賣,曾有業內人士告訴《云鏈觀察》,冷飲的擺放也是遵循日本當地人的習慣。
只不過,一個市場都有一個市場的消費特征。之前有報道也提到過,在南京市場,南京有一行「為上班族代購早餐」的生意,例如每份蒸飯加價2元,一顆鹵蛋(茶葉蛋)加價1元,一些生意好的代購常常月入過萬。從這個細節也可以看出,茶葉蛋在當地的受歡迎程度。
自媒體《第三只眼看零售》援引阿里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選擇在 便利店 內購買關東煮的消費者占比為10.4%,而購買包子、盒飯的占比分別為6.5%、4.1%。這一數據從宏觀角度說明,其實日系 便利店 的鮮食優勢,特別是進入新一線市場時,沒有想象中那么大。整個市場的消費習慣仍舊在培養中。
其實,早在外資 便利店 來到南京之前,蘇果已經推出了第三代「好的」 便利店 ,除了裝修風格更加新穎時尚外,第三代「好的」 便利店 的鮮食部分已經達到了100種,包括五香茶葉蛋、玉米、粽子、烤腸、關東煮、熱蒸包、蘇果速飲(速溶咖啡、豆漿、奶茶)、杯裝粥(南瓜粥、黑米粥、銀耳湯)等,種類已經十分豐富。
面對競爭,最近一兩年,蘇果在自己擅長的熱鮮食上又進行了強化,增加了蒸餃、烤肉串、奧爾良雞腿等。以莫愁路「好的」店為例,鮮食銷售額占到單店日均銷售的35%左右。
其實,有業內人士指出,在鮮食方面,無論蘇果還是外資 便利店 ,都會面臨更激烈的競爭,因為南京本地本身就有非常豐富的餐飲文化和資源,即使在早餐這樣一個時間緊迫的場景,也有非常多元化的選擇。
這一點與上海明顯不同。由于市政要求等原因,上海街頭現在已經很難尋覓到流動早點攤位,這使得 便利店 已經成為上班族早餐的第一選擇。而鮮食研發能力出色的外資品牌很容易在上海嶄露頭角。
但是根據資料,南京大大小小的餐館就超過了2萬家,而且還有一些流動攤位。無論是早餐,還是中餐晚餐,甚至是下午茶, 便利店 都必須不斷在鮮食方面推陳出新,才能與市場上大大小小的競爭者競爭。鮮食的研發壓力甚至大過一線市場。
對于蘇果而言,這種競爭態勢早已習以為常,但是對于外資品牌,他們真正對手其實不是蘇果,而是街頭巷尾大大小小的餐飲小吃。這一點,早在來到南京之前,羅森中國董事兼副總裁張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競爭對手不是蘇果,而是馬路邊賣包子、油條的小攤小販,其自制鮮食占比達到了40%左右?!?/div>
在冷鮮食與熱鮮食的較量中,雙方目前難分勝負。
第二輪比較:供應鏈能力
大約在2015年1月,蘇果開始籌建自己的鮮食工廠,地點位于江寧區。這是蘇果攜手臺資企業鮮饌食品打造的鮮食工廠,當年5月完工。車間面積近3000平米,生產、保鮮技術均屬國際先進水平,包括半成品存放間、冷藏室、理貨區、煮飯線、真空冷卻、熱加工區、包裝區、化驗室等組成部分。
根據前期市場調研及試吃品鑒,推出面類、便當、壽司、御飯團、糕點、米漢堡、三明治七大類60個單品,可以滿足顧客多樣化的「一日三餐」需求。
2015年的7月22日,本地供應鏈生產的首批鮮食在南京200家 便利店 上線。如果沒有這家自營的鮮食工廠,今天面對新競爭者的涌入,蘇果 便利店 可能會措手不及。
很多人都聽過羅森張晟先生的「自行車理論」或者叫「前輪+后輪」理論。耐人尋味的是,在南京 便利店 這一仗,羅森沒有按照章法出牌。
所謂 便利店 「前輪」,是指前端的門店擴展,「后輪」則是產品研發和供應鏈支持。歷史上不是沒有品牌進駐過南京,但是卻鎩羽而歸,原因之一是供應鏈不支持。行業內公認的說法是,南京離上海比較遠,是南京一直缺少外來競爭者的原因。
通常認為,200公里,是鮮食工廠配送的極限。如果以上海為軸心,南京正好在200公里輻射范圍之外(280公里)。既然如此,進入南京市場,更應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但事實上羅森采用與中央商場的大加盟模式后,卻是「糧草未動,兵馬先行」。
2017年8月28日,南京羅森5店同開。但是直到2018年5月,準確的日期是5月29日,位于江陰投資2億元的華聯羅森逅廚供應鏈工廠才投入使用。當地媒體的消息稱,之前,中央商場羅森 便利店 的鮮食產品是由上海生產基地主產,為保證鮮食的新鮮度,南京羅森的所有鮮食產品均是每天夜間生產,凌晨由冷鏈隊配送到店鋪。
也就是說,羅森進入南京9個月后,羅森方面才完成了鮮食工廠從上海到江陰的切換。坦白說,這完全違背了張晟先生自己的自行車理論。
反觀蘇果這邊,由于實現了本地供應,運輸成本相應降低。這在價格上可以體現出來:便當類12元-16元,面類7元-14元,壽司類3-10元,冷藏糕點5元-20元。
鮮食工廠的布局,影響的不僅是商品力和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其實也會直接影響到異地擴張的速度。蘇果方面表示,未來蘇果對于鮮食工廠還會繼續擴建并擴大產能,唯此才能跟上蘇果擴張的速度。
2018年蘇果 便利店 開店計劃為140家,未來5年內,蘇果將加快推進直營、緊密加盟雙輪驅動的拓店戰略,使 便利店 總數達到1800家以上。
在供應鏈支持上,外資 便利店 確實沒有占到便宜。蘇果目前保持先手優勢。
第三輪比較:門店布局
蘇果在南京深耕多年,各種類型門店都有布局。蘇果方面表示,自己的 便利店 布局更多為社區型門店,因為蘇果 便利店 歸屬小業態中心管理,與生活超市屬于一個子集。相對而言,蘇果在商圈型門店的布局比較少。
南京 便利店 市場的潛力究竟如何?有人用上海的平均每3000人一家 便利店 來套算南京的潛力。其實感受南京潛力的最好方法,是去南京幾大商圈走一走,就會發現,這幾年南京城市商業設施的配套建設也在加速,新型購物中心不斷涌現。這種城市商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加速,才是 便利店 發展的真正紅利。
日系 便利店 的主打店型,本來就更適用于商圈場景,這也是日系 便利店 迅速能夠在南京市找到立足點的原因。相對于店型標準的日系 便利店 ,曾有觀點認為,蘇果的 便利店 雖然分布廣泛,但是很多面積比較大,商品結構也與日系 便利店 不同,更像生活超市,不像 便利店 。
這種印象描述可以用更直白的話來說,如果你問一個南京人,蘇果 便利店 什么特點,十之有九回答「東西比較全」。
為什么蘇果過去的 便利店 會更加立足于「品類齊全」?其實這又涉及一個行業經常爭論的話題,是否只有像7-ELEVEn的 便利店 ,才叫 便利店 ?
再用白話轉述一下就是,本土的 便利店 ,究竟需不需要具備民生功能?
日系 便利店 的產品結構,以鮮食、急需日用品和新奇特潮流商品為主,整體商品結構更受年輕客群歡迎。而蘇果這樣的本土 便利店 ,更加立足于家庭生活的一日三餐,比如你炒著菜料酒沒了,下樓 便利店 就有,但是7-ELEVEn一般是不會賣的。
其實,如果不執著于 便利店 的概念和印象,7-ELEVEn叫 便利店 ,蘇果也叫 便利店 。 便利店 的核心,始終是滿足本地消費者的便利性需求,做得到的,就叫 便利店 。
而且一城一池的 便利店 長什么樣,和城市的消費文化有很大關系。前面說過,南京的餐飲行業非常發達,類似的城市還有一個,西南的成都。因此,成都的紅旗連鎖等 便利店 ,一般面積也比上海的要大一些。從商品結構看,此類 便利店 的百貨日雜和快消品占比更高,但是面積又遠遠比超市小得多。
對于蘇果而言,社區店是基礎,這種基礎帶來的是南京人難以抹去的品牌印記,家里缺什么了,去蘇果看看有沒有。但是當下蘇果更重要的是,要在商圈店做出自己的特色。
「社區店和商圈店」是 便利店 的兩種主要類型,但是蘇果在南京其實還有一類門店,數量僅次于社區店,就是干道型門店,這也是先發者的巨大優勢。
蘇果對于南京的生活生態進行了非常細致的劃分,一共劃分了10種店型,還包括諸如學校、醫院、部隊等特殊場景,并且都有布局??梢韵胂螅@些場景的布局需要多少本地資源。
所以,從城市商業的基礎設施角度,新進入者想影響到蘇果的地位,確實不那么容易。除了新興商圈,蘇果并沒有留太多空間給對手。但是蘇果也感受到了壓力,為此一個在一線城市充滿爭議的業態反而在蘇果的體系中煥發了活力——無人零售。
今年7月,南京黃埔科技大廈一樓開了一家「好的」自助 便利店 ,是蘇果試水無人零售的首家門店,下半年有更多開店計劃。據介紹,蘇果方面正在開發母子店的形式,一家 便利店 搭配三家無人貨架或者自動售賣機,在三公里區域內形成一個「局域網」,可以網住這三公里的消費者。
必須說,這時候蘇果本地強大的供應鏈體系會起到重要作用。無人貨架在一線城市一地雞毛,很重要原因是必須要有一套單獨的供應鏈體系,而終端網點的配送量只能用碎片化來形容,無論從成本角度還是配送效率角度,都是在反零售。但是對于擁有大小超市、 便利店 業態的蘇果來說,這完全不是問題,城市配送供應鏈可以共享。
所以,在經過了初期的高歌猛進之后,日系 便利店 也開始在南京進入了「巷戰」階段。他們開拓新門店的競爭壓力與蘇果是等同的,而且還要小心蘇果打出無人零售的組合拳。據蘇果方面講,南京市政府對于蘇果發展無人零售也很有興趣,并給予了支持。
在政府看來,這種開店形式第一是比較靈活,第二,能夠體現南京是一座「智慧城市」的特點。
蘇果方面認為,其實相對于外界的競爭壓力,蘇果更大的挑戰或許來自內部以及宏觀環境的變化。一方面,蘇果要堅持做好內部人才梯隊的建設;另一方面,還要時刻關注宏觀形勢的變化,控制好發展節奏,不能因為競爭亂了陣腳。南京城由于競爭的關系,很多商鋪的租金也開始上漲,而蘇果始終要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
「南京的 便利店 市場是有很大的潛力,比如說未來需要2000家 便利店 。但是這也并不意味著,現在的市場就可以一下子承受這么多 便利店 ?!固K果方面負責人說。
畢竟,古老的南京城、22年的蘇果和年輕的 便利店 行業,都還在繼續成長,來日方長。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便利店“南京保衛戰”復盤
- 下一篇:盒馬鮮生武漢第三家門店即將入駐泛海城市廣場
- 上一篇:企業如何管理新員工
為您推薦更多相關文章
• 不賺錢的生意項目分析 | • 嬰童OEM企業轉型品牌商 資金人才成最大坎 |
• 怎樣考察餐飲連鎖考察盟主 | • 化妝品招商加盟四大容易 |
• 母嬰行業商機無限 選對加盟品牌是關鍵 | • 床品品牌加盟 最看重什么? |
• 家紡店選址七大要素 | • 內衣加盟店的純利到底有多高 |
• 便利店加盟投資的三大法則 | • 加盟童裝品牌注意事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