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水的鳳凰不如雞。
又一家餐飲標桿型企業命懸一線。曾幾何時,全國無數餐飲人到凈雅學習取經,其出品質量、服務段位、管理水準都被津津樂道。
但與趨勢背離,曾經的強者也可能被時代淘汰。主攻客群的突然流失,或許是這家餐飲龍頭衰落的主因。
兩年多前,內參君曾經預言:政經風向之巨變,可能會滅絕某些餐飲物種,其中高端公務宴請首當其沖。前有俏江南,今有凈雅。
當“當官的不敢來了”,成為一家餐飲龍頭的致死主因,我們或許應該思考一下:恐龍之死,不在于不夠強大,只是不能適應氣候變化而已。
01|現象說|
凈雅大酒店遭遇“關店、討薪”
6月27日,發生在凈雅大酒店鄭州曼哈頓店的一起員工堵門討薪事件,讓凈雅大酒店在轉型道路上的經營現狀再次受到關注。而此前,北京等地已經相繼曝出“凈雅大酒店關店、討薪”的消息。
其實,高端餐飲遇冷絕非從今日開始,經過近三年來高端餐飲和大眾餐飲此消彼長的發展調整之后,高端餐飲標桿凈雅大酒店陷入“討薪、關店”風波其實并不讓人意外,但依然不勝感慨。
據公開報道:
經內參君了解,6月27日,凈雅鄭州曼哈頓店員工堵門討薪事件,是因為酒店自1月以來拖欠員工工資導致。討薪的大部分是基層員工,包括酒店前廳、后廚、吧臺等,管理層也有部分離職。
據內參君聯系到的該店一前員工透露,這家店目前正在尋求整體轉租,已經不接10月以后的婚宴了,將來很可能被關掉。
欠薪的背后,是經營大幅下滑。上述前員工表示,酒店平時的收入可能都用來還銀行貸款了,沒錢給員工發工資。內參君特地向凈雅鄭州和總部負責人求證消息,截至發稿時還沒得到回復。
△鄭州曼哈頓凈雅大酒店
凈雅如此境地,不免讓人唏噓,在2012年剛進入鄭州市場時,凈雅是準備大展拳腳的。
14000平米的曼哈頓店的租約一次性簽了10年,當時租金就付了1億多元交到2022年。信息學院店的租約則簽了20年,北京有些店都是自己買地蓋的樓,自持物業和租賃物業在后期全國開出26家門店時比例達到1:1。
但隨著2012年底“八項規定”的出臺,高端餐飲集體迎來“高處不勝寒”。凈雅同樣難以獨善其身,2012-2014年,凈雅的月營業額降幅一度高達30%。
面對今日的凈雅,幾位資深餐飲人士表示,凈雅進入鄭州時選址并非最好,面積大,投資大,檔次高,再趕上國家相關政策和三公消費遇冷,那么大體量的店能堅持到現在實屬不易。
它的難,并不是一店之難,而是一整批時代趨勢下大餐飲的難題。關掉不贏利的門店也許對這個品牌來說是好事。
02|回頭望|
凈雅對餐飲業的影響一直都在
即便如此,我們依然無法否認凈雅對于中國餐飲業的影響和積極貢獻。
△凈雅曾在餐飲和服務業引入很多創意,至今影響猶在。
就像它雖然陷入輿論風波,依然有員工在朋友圈說:“雖然它有拖欠工資,但我依然覺得這是個不錯的企業。在這里我認識了許多朋友、兄弟和好哥們。我相信大家也跟我一樣,在這里都有一些很美好的回憶。同事之間無微不至的關心,管理者被處罰也要放我們休個假的人性化,還有定期帶我們去嗨歌的店長,他們值得我們尊敬一輩子。”
以海鮮起家,主打高端餐飲的凈雅大酒店,一度是餐飲業和很多企業學習服務和管理的標桿。它在餐飲行業和服務業引入的很多創意,至今還在影響著這個行業。
永遠堅持好產品說話
從膠東半島一個漁村包子鋪起家的凈雅,一直沒忘記初心。
某資深吃貨探店時曾提到,即便后來做成20多家高檔海鮮酒樓,每桌宴席上依然有最初的膠東大包子,讓這個平民化的國民產品在富麗堂皇中,拉近跟消費者心里性價比的距離。
其他產品從食材到烹飪,也都非常講究,精致中不乏天然,口碑和銷售額齊佳。
把軍事化管理引入服務體系
△是否還記得凈雅大酒店漂亮的迎賓小姐
很多人去凈雅吃飯,第一印象就是穿著統一筆挺制服的保安員,利索的疏導車輛,主動給顧客打遮陽傘,距離酒店大門還有三五米,漂亮的迎賓小姐已經主動上前迎來,滿面春風:“您好,歡迎光臨,我來幫您提行李吧?”
進入餐廳大堂,接待服務員就迎接上來詢問,然后再到點菜、等待就餐、結賬送客、投訴接待,整個環節全程標準化無縫隙對接,并且始終面帶微笑讓人如沐春風。
想來,這跟凈雅平常軍事化的管理和培訓密不可分。盡管今天軍事化管理在餐飲業已比較普遍,但凈雅無疑是先行者之一。
人性化服務細節
凈雅的服務,遠非平常餐飲提倡僵硬的“四勤”(眼勤、口勤、手勤、腳勤)服務,而更多的變成另外一個層次,即多關注顧客需求,多察言觀色,不斷尋找時機點做針對性服務。
比如有食客曾經在就餐時發現,旁邊一桌老年人,因為中間提到了其中一位顧客屬牛,服務人員就及時通知后廚上果盤時,雕刻了牛的主體,并由服務人員親自呈遞:“祝您身體健康,就像這頭奔牛一樣身體硬朗”,兩個服務員,在一旁,邊寒暄,邊贊許顧客,兩個老人家聽得高興極了。
03|破局訣|
高端餐飲轉型的正確姿勢到底是什么?
其實,自從高端餐飲遇冷以來,凈雅一直在謀求轉型,一度還賣過30多元的盒飯。
從2013年開始,凈雅主動進行各種嘗試。一方面積極把酒店空置面積進行轉租,另一方面在“關大店、開小店”的策略指導下,先后推出精品海鮮火鍋么豆撈、陽光海岸自助餐、“天天見面”地鐵餐車等項目,2015年夏天甚至在一些啤酒夜市開了大排檔。
另一方面,凈雅也在移動互聯網大勢下積極做餐飲線上O2O,從凈雅官網上可以看到,凈雅線上主要有凈小二商城和凈小二麻辣海鮮旗艦店。
不過,商城上的信息2014年8月后就再無更新,點擊購買商品,也均顯示商品已下架。而凈小二麻辣海鮮旗艦店的鏈接打開后,也已經沒有在售產品。
內參君跟凈雅前管理層聊起這些轉型,他表示效果都不好,很快停止了運營或新項目擱置。
△有時候失敗了,不是不夠強大,而是不能適應時代變化。
在他看來,企業和老板無法跟時代趨勢做斗爭。凈雅最大的問題集中在——門店資產太重、轉型速度緩慢、整體運營和平臺沒升級、內部激勵體系未變革、文化一成不變。
再加上家族企業的弊端,有些改革是換湯不換藥,可以說是積重難返。餐飲重資產前些年有足夠支撐的客群和消費,走到今天大眾化餐飲崛起的時代,船大難掉頭。
其實,高端餐飲遇冷是整個行業的難題,但依然不乏成功轉型案例。而他們要解決的則是“性價比”和“接地氣”兩大難題。
同屬高端餐飲的北京宴,止損進而創收之道值得借鑒:(1)在最艱難的時候堅持不裁員。創始人楊秀龍給大家講得最多的是,餐飲行業不景氣了,家里日子不好過了,難道就要去賣孩子嗎,那難道家里日子過不起了,我們就要離家出走嗎?員工因此向心力空前,服務的創造性也隨之高漲。
(2)多渠道拓寬營收項目,包括與婚博會、婚慶公司等合作來開發婚宴市場,開發旅行社資源開發“游北京、逛長城、吃北京宴”品牌,為客戶提供私人訂制壽宴和喜宴,與華為、寶馬等企業洽談合作,在包房內體現企業文化元素拉動企業消費,給幾百家企業做“如何提供優質服務”等主題培訓創營收。
(3)解決高端餐飲的“性價比相對論——讓顧客覺得值”(相關閱讀:為什么20元的豆腐賣128元顧客還覺得值?秘密藏在這4個故事里)。
再比如,大董,近兩年來專心創意菜品研發,針對國內高端商務宴請,不“盲從降價”,反而加速擴張和國際上層交流宴請,開發子品牌。副牌“小大董”在門店小型化和輕資產化道路上進行積極的轉型探索,價格也比大董便宜了40%左右。
另一個快餐化嘗試的子品牌“大董鴨”主攻烤鴨漢堡,把目標瞄準了年輕化時尚人群,烤鴨漢堡研發出原味、面醬、辣醬、蒜香等多種口味之后,價格也與洋快餐持平。很快就在大眾餐飲市場站穩了腳跟。
關于高端餐飲轉型,諸位有哪些感受與建議?歡迎在留言區討論。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70%門店倒閉、員工上門討薪 這家餐飲龍頭要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