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手機業務部門復蘇緩慢,拖累了 索尼 集團整體復興,但是 索尼 依舊不愿放棄智能手機業務。針對 索尼 智能手機用戶減少而引發的有意退出手機市場傳聞, 索尼 在剛剛閉幕的2016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回應稱,公司仍承諾保留智能手機業務。不過業內專家分析認為,雖然 索尼 不愿退出手機市場,但在一定程度上, 索尼 手機的影響力甚至不如 索尼 攝像頭、傳感器等配件, 索尼 手機如何擺脫雞肋角色才是其當下亟待破解的難題。
否認退出手機市場
相比華為、小米、TCL通訊等國內手機廠商在全球市場的不斷走高, 索尼 卻是步步退縮。
據市場調研公司IHS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 索尼 目前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僅為2%。而早在2012年, 索尼 收購愛立信持有的 索尼 愛立信50%股份后,其市場份額曾一度高至4.5%,位居全球第四大廠商。
盡管用戶數量逐步減少,但 索尼 官方仍否認退出這一競爭高度激烈的市場。 索尼 移動部門首席執行官Hiroki Totoki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消費者已非常著迷于智能手機”。隨著 索尼 移動部門的重組已接近于完成,Hiroki Totoki希望重新定義消費者的通訊方式。
索尼 移動中國區相關負責人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近年來, 索尼 從未表示過要退出手機業務。”
似乎是為了向外界表明在智能手機領域的決心, 索尼 在2016年世界通訊大會上發布兩款中端手機Xperia X及Xperia XA和多款概念設備,同時還特意發布Xperia全新品牌外觀,并通過一些互動網絡設備展示對未來通訊的愿景。
索尼 推出了與Android智能手機匹配的藍牙耳機Xperia Ear。據了解,Xperia Ear能夠讀出用戶的電子郵件、地圖導航以及其他推送消息。Hiroki Totoki表示,推出這款產品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放用戶的雙手,讓用戶無需不間斷地查閱手機。不過, 索尼 方面卻并未公布該產品的具體售價信息。
手機業務拖集團后腿
盡管 索尼 不愿放棄手機業務,但卻不得不承認手機業務在 索尼 集團中處于拖后腿角色。
自從平井一夫擔任 索尼 CEO以來,大刀闊斧推進 索尼 改革,經過多年虧損的 索尼 正在復蘇,這主要得益于公司的成本削減措施,包括裁員、退出PC等舉措。但是, 索尼 手機業務通過系列改革,表現卻不盡如人意。
據 索尼 此前發布的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2015財年三財季報告顯示, 索尼 公司銷售收入為25808億日元,同比上年增長0.5%。營業利潤達到2021億日元,同比增長11%。創下近幾年來最好業績。
但是,這些利好主要得益于游戲業務和電影業務。此前 索尼 便宣布PS4已經售出3500萬臺,其中三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長10.5%,營業利潤則同比增長45.5%,而 索尼 影業也提供了2621億日元收入,同比增長26.9%。
智能手機部門依舊是表現最差的部門。第三財季, 索尼 移動業務銷售收入卻有所下降,為3845億日元,同比下降14.7%,原因正是移動業務中智能手機的銷售收入及部件業務中影像傳感器銷售收入同比下降,抵消了部分增長。
手機或成形象工程
事實上,此前平井一夫便表示,“只要智能手機業務在下一財年能夠實現收支平衡,我們就會繼續堅持。否則,我們不排除考慮其他選項的可能。”而Hiroki Totoki也承認,在2014年底接手 索尼 移動部門時,首要任務是讓持續虧損中的 索尼 移動部門止虧。
索尼 方面也向投資者承諾,在2016財年 索尼 移動部門將實現盈利。或許正是急于追求業務的盈利, 索尼 移動在此前的削減策略上對于移動部分十分不利,使得 索尼 移動部門營收大幅下滑,而在盈利方面則有所改善。
然而,這種用規模換取短期利潤的做法并不被業內所看好。有產業觀察家指出,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注定用戶規模才是未來手機盈利的關鍵,這也是很多中國手機廠商通過硬件的補貼方式來實現銷量增長的原因。而 索尼 的做法則恰恰相反,追求利潤,放棄規模。
事實上, 索尼 就算不生產智能手機產品,也可以很好地經營,正如諾基亞依靠通信服務、專利而盈利, 索尼 則可以憑借其出色的上游核心零部件產品,如攝像頭、圖片傳感器等。早稻田大學教授Tatsuyuki Negoro此前便表示,“如果 索尼 退出了智能手機業務,這家公司將會淪為一家配件供應商”。
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營銷專家委員洪仕斌認為,隨著 索尼 對移動部門短期盈利能力的過于重視,未來 索尼 手機業務可能會發生變化,競爭激烈的智能手機業務可能逐步退縮,轉而面向企業級的零部件生產銷售。最終 索尼 手機可能會淪為展示品,用于向外界佐證 索尼 零部件的可行性和技術水平。
否認退出手機市場
相比華為、小米、TCL通訊等國內手機廠商在全球市場的不斷走高, 索尼 卻是步步退縮。
據市場調研公司IHS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 索尼 目前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僅為2%。而早在2012年, 索尼 收購愛立信持有的 索尼 愛立信50%股份后,其市場份額曾一度高至4.5%,位居全球第四大廠商。
盡管用戶數量逐步減少,但 索尼 官方仍否認退出這一競爭高度激烈的市場。 索尼 移動部門首席執行官Hiroki Totoki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消費者已非常著迷于智能手機”。隨著 索尼 移動部門的重組已接近于完成,Hiroki Totoki希望重新定義消費者的通訊方式。
索尼 移動中國區相關負責人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近年來, 索尼 從未表示過要退出手機業務。”
似乎是為了向外界表明在智能手機領域的決心, 索尼 在2016年世界通訊大會上發布兩款中端手機Xperia X及Xperia XA和多款概念設備,同時還特意發布Xperia全新品牌外觀,并通過一些互動網絡設備展示對未來通訊的愿景。
索尼 推出了與Android智能手機匹配的藍牙耳機Xperia Ear。據了解,Xperia Ear能夠讀出用戶的電子郵件、地圖導航以及其他推送消息。Hiroki Totoki表示,推出這款產品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放用戶的雙手,讓用戶無需不間斷地查閱手機。不過, 索尼 方面卻并未公布該產品的具體售價信息。
手機業務拖集團后腿
盡管 索尼 不愿放棄手機業務,但卻不得不承認手機業務在 索尼 集團中處于拖后腿角色。
自從平井一夫擔任 索尼 CEO以來,大刀闊斧推進 索尼 改革,經過多年虧損的 索尼 正在復蘇,這主要得益于公司的成本削減措施,包括裁員、退出PC等舉措。但是, 索尼 手機業務通過系列改革,表現卻不盡如人意。
據 索尼 此前發布的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2015財年三財季報告顯示, 索尼 公司銷售收入為25808億日元,同比上年增長0.5%。營業利潤達到2021億日元,同比增長11%。創下近幾年來最好業績。
但是,這些利好主要得益于游戲業務和電影業務。此前 索尼 便宣布PS4已經售出3500萬臺,其中三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長10.5%,營業利潤則同比增長45.5%,而 索尼 影業也提供了2621億日元收入,同比增長26.9%。
智能手機部門依舊是表現最差的部門。第三財季, 索尼 移動業務銷售收入卻有所下降,為3845億日元,同比下降14.7%,原因正是移動業務中智能手機的銷售收入及部件業務中影像傳感器銷售收入同比下降,抵消了部分增長。
手機或成形象工程
事實上,此前平井一夫便表示,“只要智能手機業務在下一財年能夠實現收支平衡,我們就會繼續堅持。否則,我們不排除考慮其他選項的可能。”而Hiroki Totoki也承認,在2014年底接手 索尼 移動部門時,首要任務是讓持續虧損中的 索尼 移動部門止虧。
索尼 方面也向投資者承諾,在2016財年 索尼 移動部門將實現盈利。或許正是急于追求業務的盈利, 索尼 移動在此前的削減策略上對于移動部分十分不利,使得 索尼 移動部門營收大幅下滑,而在盈利方面則有所改善。
然而,這種用規模換取短期利潤的做法并不被業內所看好。有產業觀察家指出,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注定用戶規模才是未來手機盈利的關鍵,這也是很多中國手機廠商通過硬件的補貼方式來實現銷量增長的原因。而 索尼 的做法則恰恰相反,追求利潤,放棄規模。
事實上, 索尼 就算不生產智能手機產品,也可以很好地經營,正如諾基亞依靠通信服務、專利而盈利, 索尼 則可以憑借其出色的上游核心零部件產品,如攝像頭、圖片傳感器等。早稻田大學教授Tatsuyuki Negoro此前便表示,“如果 索尼 退出了智能手機業務,這家公司將會淪為一家配件供應商”。
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營銷專家委員洪仕斌認為,隨著 索尼 對移動部門短期盈利能力的過于重視,未來 索尼 手機業務可能會發生變化,競爭激烈的智能手機業務可能逐步退縮,轉而面向企業級的零部件生產銷售。最終 索尼 手機可能會淪為展示品,用于向外界佐證 索尼 零部件的可行性和技術水平。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索尼手機業務難擺脫雞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