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眾汽車公司正為渠道所困,在華的兩家合資公司上海大眾、一汽大眾各建渠道體系,同時國產奧迪車與進口奧迪車因政策因素(即進口車與國產車不能同一渠道銷售),亦不能同“道”銷售,渠道、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的浪費顯而易見,這顯然與其“精益管理”思想大相徑庭。 其實,渠道整合是很多企業都面臨的難題,絕不僅僅德國大眾。據2004年2月日本一家媒體報道,日本馬自達也要整合馬自達在中國的銷售渠道,車型涉及目前在一汽轎車生產的MAZDA6,以及在海南馬自達汽車有限公司生產的福美來和普力馬轎車。隨著企業間并購速度加快,尤其以渠道網絡收購為戰略的企業并購,以及企業間渠道合作機會的增多,生產商更是面臨著渠道整合問題。
當然,生產商進行渠道整合,是為主動適應市場而采取的戰略行為。我們知道,生產商獲得渠道資源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依靠自身力量自建渠道;二是通過企業收購進而利用被收購企業的渠道;三是通過松散或緊密合作獲得渠道。第三種情況最為復雜,還可以具體分解為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生產商與經銷商合資獲得渠道,如格力空調;第二通過自建與 特許加盟 方式獲得渠道,如中域電訊;第三種是簡單的供需合作關系,供應鏈上的合作伙伴,這種情況最為常見;第四種是通過“利益交換”,獲得渠道。諸如2002年4月松下與TCL采取“以技術換渠道”合作方案,松下通過為TCL提供技術及配件,來“獲得”TCL公司2萬余個銷售網絡,以把松下產品推向農村市場。可以看到,渠道形勢正在“復雜化”,并且在競爭壓力下要不斷地創新,因為渠道關系到效率、成本、價格等競爭敏感因素。舉個例子,IT產品的技術更新速度很快,三個月就可能實現技術升級,當IT產品進入渠道后如果流通時間過長,留給終端經銷商的時間就會很短,在三個月后產品與競爭對手相比可能已經失去競爭力了,這種損失無疑將是慘痛的。因此,生產商越來越不可確定的市場形勢,渠道不斷創新、優化成為渠道管理的主題,沒有一步到位的渠道整合,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
解讀渠道整合
渠道整合和渠道組合是不同范疇的概念,渠道組合是生產商根據營銷需要而實施的渠道“搭配”規劃,以實現市場覆蓋。渠道整合則是在市場戰略指導下,對渠道資源、信息、模式、流程進行改造、再造、轉型或優化,使多種渠道在銷售過程中發揮作用。渠道整合的直接目標是獲取廣泛范圍的交易量,提高銷售額,擴大市場份額,最根本目標就是提升銷售利潤率。
渠道整合有三種類型:集中型、選擇型和模塊型。集中型是指單一產品多種渠道,渠道間彼此重疊競爭;選擇型則是對特定產品有相對獨立的渠道,渠道相互補充;模塊型則是指多產品多渠道,模塊間既相互競爭又相互滲透合作。渠道整合往往是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的組合體,混合渠道整合為大多數成功的銷售企業所采納,因為幾乎沒有企業能通過一種渠道實現成功營銷。
生產商面臨無渠道、現有的混沌渠道或無作為渠道,渠道改造、再造、轉型或優化無疑將成為渠道整合的四個關鍵詞,那么應該怎樣理解這些關鍵詞呢?(見表一)
通過實踐總結,表一的四個關鍵詞又可分解為十大“動作”。(見表二)
渠道整合因素
渠道整合不僅是挖掘企業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然而再整合企業內部和外部資源,更是在營造一種營銷渠道系統的良性平衡,而生產商只有處在良性平衡狀態下,才能實現渠道效益最大化、渠道效能最優化、渠道效率最高化。因此,渠道整合需要綜合考慮并平衡以下關鍵因素:
一是市場戰略。市場戰略是風向標,是行動指針。營銷行為服從于市場戰略,渠道整合也不例外。市場戰略是在綜合考慮政策、法律、法規等宏觀環境以及市場微觀環境下制定出來的,正確的市場戰略可以保證渠道整合的正確方向。
二是品牌組合。品牌定位有高端、中端、低端之分,不同品牌定位在渠道特征、服務能力、信息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要求。諸如雅詩蘭黛作為高端化妝品品牌,在信息咨詢、服務渠道、銷售網絡等方面均與其他中低端形成差異,這是由高端人群的消費需求決定的。
三是產品組合。不但分銷商、經銷商、終端商要考慮渠道產品搭配(包括縱深搭配、水平搭配、獨家搭配),生產商也要主動去考慮這個問題。因為,這關系到渠道商的生存能力和渠道穩定性,或者說生產商在市場中能否站穩“腳跟”。
四是渠道組合。企業究竟需要那些產品流通“通道”實現產品分銷,而利用多渠道模式進行市場覆蓋,并使最終客戶滿意(滿足需求、購買便利、易于溝通、低成本購買等),這些產品流通“通道”合在一起就是渠道組合。
五是客戶組合。對于生產商,不但要考慮自己所切實需要的中間分銷商、終端商業的類型,還要考慮最終客戶類型。只有把客戶準確定位并加以組合,才能著手規劃并設計渠道。
六是投資組合。在多渠道模式或混合渠道模式下,企業必須有足夠的資金和資源投入到渠道建設中去,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和資源,就不能把渠道運作規劃做得過于龐大,也就是說渠道整合也要“量力而行”。
七是政策組合。渠道整合前提是要有一個科學、合理的渠道管理政策,這種政策針對不同的渠道力量應該是差異的,尤其在激勵方面(包括正激勵、負激勵)。沒有差異的市場政策,必然導致渠道商的積極性受損,起不到全力推進銷售的作用。
八是渠道抗力。只有產品、品牌適合于渠道,才能起到推動銷售的作用,試想,在食雜店賣作為奢侈品的瑞士表,是不會有好效果的,食雜店無法讓買家產生安全感,包括產品、服務上,更沒有榮耀感。尤其是渠道收購或合作過程中的渠道借用,更不能忽略這個問題。
九是企業文化。文化這個因素雖然無形,但力量卻無限,每個企業都會有自己特色的企業文化。生產商與渠道商之間的合作,也需要文化的融合,尤其經營理念、經營價值觀等方面融合。當出現生產商之間跨文化兼并而要整合渠道時,不要忽略文化這個因素,這對于被兼并企業內部銷售系統和外部渠道系統都具有重要意義。
渠道整合難題
渠道整合絕不僅僅是渠道模式的簡單調整,或者渠道商的增增減減,而是企業內部和外部聯動的一次“渠道大手術”。如果準備不充分或操作不當,企業就會同病人一樣會感受到手術的“陣痛”,諸如渠道商拒絕轉型而“跳槽”、銷售人員面對變革顯得人心惶惶、渠道沖突不斷、企業產品銷售下滑、營銷成本費用陡增而利潤大幅下滑,甚至引來媒體的發難。那么,渠道整合的難題在哪里呢?
一是來自渠道本身的“排斥”。不同品牌、不同品類、不同層次的產品都有不同的渠道,并且渠道模式可能因企業而異。這勢必會對其他企業、品牌、產品產生抗力,對此欲整合必先改造。
二是來自企業內部的壓力。在渠道整合過程中,來自于銷售體系營銷人員、資源供給、經營業績等方面的壓力。在整合過程中,人才、資金、財務等資源都有可能成為掣肘因素,同時還要面臨企業老板、股東等在經營上的壓力。
三是來自渠道商的壓力。來自渠道商的壓力主要有渠道商拒售產品、“跳槽”、渠道遏制、拒絕轉型,以及其他充滿敵意的行為。在IT行業直銷勢頭出現后,IT廠商的合作伙伴——分銷商擔心分銷渠道轉移到直銷渠道而利益受損,因此對渠道整合充滿敵意,這是一種正常的反應,但化解這種反應需要很大的工作量。
四是來自社會上的壓力。渠道整合作為一種營銷行為,也是要擔負起社會責任的,導致出現社會壓力因素有兩個:渠道整合本身的副作用和渠道整合失敗后導致的殘局。結果表現為人員下崗、勞資糾紛、債務危機、資金鏈斷裂甚至產生激進行為。
渠道整合操作
渠道整合是生產商市場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符合市場戰略是渠道整合的最基本原則。渠道商作為依賴于生產商獲利的經濟實體,對生產商渠道整合思想、方針、政策和動作是極其關心的,渠道整合作為一場“渠道運動”,會牽動很多人的心,會引起社會方力量的猜測。諸如2003年長城PC和神州數碼合作后,長城PC的分銷商與經銷商曾猜測“針對長城原有渠道,新東家神州數碼將實行懷柔政策還是強硬政策?”無獨有偶,2002年在惠普收購康柏后,“新惠普”的渠道整合更是牽動無數經銷商的心,急切之中他們甚至打電話給媒體,讓媒體去探一下“口風”。因此,渠道整合關聯企業利益,也牽動著無數渠道商的心。渠道整合的總體指導思想就是“在調整中求穩定,在運動中求發展”,最大化挖掘并利用資源,這是整合工作的基本出發點。
那么,如何增強渠道整合的成功幾率呢?可參考圖一描述的渠道整合參考流程和幾個操作要點。需要說明的是,有時渠道整合根本就沒有條件或機會開展區域試點工作,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只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一是調研先行。“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僅有戰略是不夠的,還必須對渠道進行充分而縝密的調查。調研主要內容:內部資源、外部資源、渠道類型、渠道SWOT、客戶需求、競爭對手渠道態勢等,這是制定市場政策和詳細《渠道整合操作方案》的基礎。
二是政策先導。渠道整合前必須制定出相應的市場政策,包括產品供應、價格、配送、促銷、市場管理、銷售激勵等政策。政策倒是容易制定,關鍵是科學合理,這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評價:一是政策對渠道商的激勵程度高,能調動積極性;二是政策與渠道匹配性,不同渠道有不同政策。政策科學合理,才會得到渠道商的配合與支持。
三是溝通在先。僅有戰略、整合思路、市場政策還不夠,還要進行必要的溝通,包括生產商企業內部溝通、生產商和渠道商之間溝通、生產商與被收購企業及渠道道商之間的溝通、以及其他合作伙伴的溝通,必要時還可以請媒體介入。沒有充分的溝通,渠道整合運作起來必然困難重重。
四是資源到位。資源到位包括企業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到位方可開始行動,而企業內部資源包括資金、人員、銷售物料、廣告宣傳等,外部資源包括渠道商資源、媒體資源、合作伙伴資源等諸多方面。生產商要先調動資源,再整合資源,然后才能著手渠道整合。
五是試點突圍。生產商是不是要把渠道整合工作在全國市場同步鋪開呢?其實,如果條件允許建議還是先選擇典型區域市場進行一下試點工作,一是考察可執行性,二是摸索一下渠道整合操作經驗。認為可行后,再大面積鋪開,這樣渠道整合風險更小。
渠道整合誤區
我們看到了太多因渠道鏈斷裂而葬送企業的案例,諸如2002年5月樂華彩電發動了“砍掉全國30余家分公司及辦事處,全面推行代理制”的渠道變革,導致其彩電業務全面崩盤,究其原因是因為在渠道整合上走進了“死胡同”——“一刀切”式的渠道整合。那么,渠道整合應防止哪些誤區呢?
一是生產商過度“自主”。這是指生產商過度苛求于渠道的可控性,而忽略第三方渠道的價值,或不屑于與其他企業合作,結果導致渠道成本、費用過高,財務管理混亂,分支機構“山高皇帝遠”、“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等失控現象。
二是生產商過度依賴。這是指生產商在沒有能力或即使有能力也不愿自建網絡,而把產品完全交給外部銷售力量銷售,結果導致過度依賴,過度受制于渠道商,“要什么條件就給什么條件”,“要什么政策就給什么政策”,為“大戶”所控。
三是堅持“整合速成論”。在市場政策、溝通等準備工作不充分的情況下,為求快速扭轉銷售局勢,貿然下手,結果導致渠道震蕩、混亂,甚至癱瘓。
四是生產商強硬“施政”。生產商對被收購方下屬的渠道商采取的政策有幾種:懷柔政策、強硬政策、不卑不亢等幾種。聰明的企業在初期可能采取“懷柔政策”,而激進的企業則以“順我者生,逆我者亡”的態度,采取強硬政策,結果遭遇“抵抗”或渠道商“跳槽”,使渠道資源流失。
五是缺乏后臺支援。這就如“不打地基就建房”,只注重硬件、形式上的渠道變革,而忽略了基礎工作的建立,尤其渠道管理平臺的建立,結果整合后的渠道依然沒有根基,搖搖欲墜。企業在渠道整合中,可以根據企業情況建立信息管理系統(如客戶關系管理CRM、供應鏈管理SCM、企業資源計劃RRP、需求鏈管理DCM等)。
盡管在渠道整合過程中,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可能會有很大的付出,但這并不能決定渠道整合一定是成功的,是否有“梗阻”及“后遺癥”還得“走著瞧”。總體來看,渠道整合是否成功要看以下幾大要素:一是渠道穩定性,這包括生產商對渠道的可控性、渠道生存能力、渠道商的長期合作愿望等;二是渠道效率,這包括渠道層次、幅度、物流配送能力、商品、資金、信息周轉速度等;三是銷售能力,包括銷售量、銷售額、市場占有率情況;四是贏利能力,成本費用降低及獲利能力、競爭能力增強;五是合作伙伴滿意度,合作伙伴包括供應鏈上任何要素,包括供應商、渠道商,也包括最終消費者,要通過渠道整合使他們在經營上具有更大的信心和積極性。成功的渠道整合應該是一種渠道深度優化,而深度優化的結果是要使渠道具備“高效率、高效益、高效能”的良好素質,并具備為渠道商和消費者創造更大價值的能力,否則一切工作都可能是徒勞的,生產商應該避免去做那些“無用功”。■
表一:渠道整合關鍵詞
關鍵詞 比喻說明 解 釋 備 注
改造 “洗心革面” 改進劣勢渠道的不足,使渠道能夠實現其應有的營銷職能 持續性工作
再造 “廢而再立” 根據市場戰略重新規劃和設計渠道模式及調整資源配置 階段性工作
優化 “驅邪斧正” 渠道不合理要素的梳理、完善,以及渠道資源優化配置 持續性工作
轉型 “搖身一變” 主要是渠道職能轉變,職能包括銷售、服務、信息等方面 階段性工作
表二:渠道整合十大動作分解
動作 動作分解 動作 動作分解
引 渠道收購、交換、借用 轉 渠道職能調整,復合或簡化
殺 削減無價值、無作為渠道商 壓 減少渠道寬度與深度,扁平化
移 轉換重心,實現渠道轉移 廢 推翻舊模式,打造新模式
開 拓展新渠道,實現渠道增值 修 改造與優化渠道,更具競爭力
并 不同品牌、品類合并渠道 投 加強渠道投資,自建或合建
來源:中國機電工業雜志
當然,生產商進行渠道整合,是為主動適應市場而采取的戰略行為。我們知道,生產商獲得渠道資源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依靠自身力量自建渠道;二是通過企業收購進而利用被收購企業的渠道;三是通過松散或緊密合作獲得渠道。第三種情況最為復雜,還可以具體分解為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生產商與經銷商合資獲得渠道,如格力空調;第二通過自建與 特許加盟 方式獲得渠道,如中域電訊;第三種是簡單的供需合作關系,供應鏈上的合作伙伴,這種情況最為常見;第四種是通過“利益交換”,獲得渠道。諸如2002年4月松下與TCL采取“以技術換渠道”合作方案,松下通過為TCL提供技術及配件,來“獲得”TCL公司2萬余個銷售網絡,以把松下產品推向農村市場。可以看到,渠道形勢正在“復雜化”,并且在競爭壓力下要不斷地創新,因為渠道關系到效率、成本、價格等競爭敏感因素。舉個例子,IT產品的技術更新速度很快,三個月就可能實現技術升級,當IT產品進入渠道后如果流通時間過長,留給終端經銷商的時間就會很短,在三個月后產品與競爭對手相比可能已經失去競爭力了,這種損失無疑將是慘痛的。因此,生產商越來越不可確定的市場形勢,渠道不斷創新、優化成為渠道管理的主題,沒有一步到位的渠道整合,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
解讀渠道整合
渠道整合和渠道組合是不同范疇的概念,渠道組合是生產商根據營銷需要而實施的渠道“搭配”規劃,以實現市場覆蓋。渠道整合則是在市場戰略指導下,對渠道資源、信息、模式、流程進行改造、再造、轉型或優化,使多種渠道在銷售過程中發揮作用。渠道整合的直接目標是獲取廣泛范圍的交易量,提高銷售額,擴大市場份額,最根本目標就是提升銷售利潤率。
渠道整合有三種類型:集中型、選擇型和模塊型。集中型是指單一產品多種渠道,渠道間彼此重疊競爭;選擇型則是對特定產品有相對獨立的渠道,渠道相互補充;模塊型則是指多產品多渠道,模塊間既相互競爭又相互滲透合作。渠道整合往往是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的組合體,混合渠道整合為大多數成功的銷售企業所采納,因為幾乎沒有企業能通過一種渠道實現成功營銷。
生產商面臨無渠道、現有的混沌渠道或無作為渠道,渠道改造、再造、轉型或優化無疑將成為渠道整合的四個關鍵詞,那么應該怎樣理解這些關鍵詞呢?(見表一)
通過實踐總結,表一的四個關鍵詞又可分解為十大“動作”。(見表二)
渠道整合因素
渠道整合不僅是挖掘企業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然而再整合企業內部和外部資源,更是在營造一種營銷渠道系統的良性平衡,而生產商只有處在良性平衡狀態下,才能實現渠道效益最大化、渠道效能最優化、渠道效率最高化。因此,渠道整合需要綜合考慮并平衡以下關鍵因素:
一是市場戰略。市場戰略是風向標,是行動指針。營銷行為服從于市場戰略,渠道整合也不例外。市場戰略是在綜合考慮政策、法律、法規等宏觀環境以及市場微觀環境下制定出來的,正確的市場戰略可以保證渠道整合的正確方向。
二是品牌組合。品牌定位有高端、中端、低端之分,不同品牌定位在渠道特征、服務能力、信息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要求。諸如雅詩蘭黛作為高端化妝品品牌,在信息咨詢、服務渠道、銷售網絡等方面均與其他中低端形成差異,這是由高端人群的消費需求決定的。
三是產品組合。不但分銷商、經銷商、終端商要考慮渠道產品搭配(包括縱深搭配、水平搭配、獨家搭配),生產商也要主動去考慮這個問題。因為,這關系到渠道商的生存能力和渠道穩定性,或者說生產商在市場中能否站穩“腳跟”。
四是渠道組合。企業究竟需要那些產品流通“通道”實現產品分銷,而利用多渠道模式進行市場覆蓋,并使最終客戶滿意(滿足需求、購買便利、易于溝通、低成本購買等),這些產品流通“通道”合在一起就是渠道組合。
五是客戶組合。對于生產商,不但要考慮自己所切實需要的中間分銷商、終端商業的類型,還要考慮最終客戶類型。只有把客戶準確定位并加以組合,才能著手規劃并設計渠道。
六是投資組合。在多渠道模式或混合渠道模式下,企業必須有足夠的資金和資源投入到渠道建設中去,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和資源,就不能把渠道運作規劃做得過于龐大,也就是說渠道整合也要“量力而行”。
七是政策組合。渠道整合前提是要有一個科學、合理的渠道管理政策,這種政策針對不同的渠道力量應該是差異的,尤其在激勵方面(包括正激勵、負激勵)。沒有差異的市場政策,必然導致渠道商的積極性受損,起不到全力推進銷售的作用。
八是渠道抗力。只有產品、品牌適合于渠道,才能起到推動銷售的作用,試想,在食雜店賣作為奢侈品的瑞士表,是不會有好效果的,食雜店無法讓買家產生安全感,包括產品、服務上,更沒有榮耀感。尤其是渠道收購或合作過程中的渠道借用,更不能忽略這個問題。
九是企業文化。文化這個因素雖然無形,但力量卻無限,每個企業都會有自己特色的企業文化。生產商與渠道商之間的合作,也需要文化的融合,尤其經營理念、經營價值觀等方面融合。當出現生產商之間跨文化兼并而要整合渠道時,不要忽略文化這個因素,這對于被兼并企業內部銷售系統和外部渠道系統都具有重要意義。
渠道整合難題
渠道整合絕不僅僅是渠道模式的簡單調整,或者渠道商的增增減減,而是企業內部和外部聯動的一次“渠道大手術”。如果準備不充分或操作不當,企業就會同病人一樣會感受到手術的“陣痛”,諸如渠道商拒絕轉型而“跳槽”、銷售人員面對變革顯得人心惶惶、渠道沖突不斷、企業產品銷售下滑、營銷成本費用陡增而利潤大幅下滑,甚至引來媒體的發難。那么,渠道整合的難題在哪里呢?
一是來自渠道本身的“排斥”。不同品牌、不同品類、不同層次的產品都有不同的渠道,并且渠道模式可能因企業而異。這勢必會對其他企業、品牌、產品產生抗力,對此欲整合必先改造。
二是來自企業內部的壓力。在渠道整合過程中,來自于銷售體系營銷人員、資源供給、經營業績等方面的壓力。在整合過程中,人才、資金、財務等資源都有可能成為掣肘因素,同時還要面臨企業老板、股東等在經營上的壓力。
三是來自渠道商的壓力。來自渠道商的壓力主要有渠道商拒售產品、“跳槽”、渠道遏制、拒絕轉型,以及其他充滿敵意的行為。在IT行業直銷勢頭出現后,IT廠商的合作伙伴——分銷商擔心分銷渠道轉移到直銷渠道而利益受損,因此對渠道整合充滿敵意,這是一種正常的反應,但化解這種反應需要很大的工作量。
四是來自社會上的壓力。渠道整合作為一種營銷行為,也是要擔負起社會責任的,導致出現社會壓力因素有兩個:渠道整合本身的副作用和渠道整合失敗后導致的殘局。結果表現為人員下崗、勞資糾紛、債務危機、資金鏈斷裂甚至產生激進行為。
渠道整合操作
渠道整合是生產商市場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符合市場戰略是渠道整合的最基本原則。渠道商作為依賴于生產商獲利的經濟實體,對生產商渠道整合思想、方針、政策和動作是極其關心的,渠道整合作為一場“渠道運動”,會牽動很多人的心,會引起社會方力量的猜測。諸如2003年長城PC和神州數碼合作后,長城PC的分銷商與經銷商曾猜測“針對長城原有渠道,新東家神州數碼將實行懷柔政策還是強硬政策?”無獨有偶,2002年在惠普收購康柏后,“新惠普”的渠道整合更是牽動無數經銷商的心,急切之中他們甚至打電話給媒體,讓媒體去探一下“口風”。因此,渠道整合關聯企業利益,也牽動著無數渠道商的心。渠道整合的總體指導思想就是“在調整中求穩定,在運動中求發展”,最大化挖掘并利用資源,這是整合工作的基本出發點。
那么,如何增強渠道整合的成功幾率呢?可參考圖一描述的渠道整合參考流程和幾個操作要點。需要說明的是,有時渠道整合根本就沒有條件或機會開展區域試點工作,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只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一是調研先行。“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僅有戰略是不夠的,還必須對渠道進行充分而縝密的調查。調研主要內容:內部資源、外部資源、渠道類型、渠道SWOT、客戶需求、競爭對手渠道態勢等,這是制定市場政策和詳細《渠道整合操作方案》的基礎。
二是政策先導。渠道整合前必須制定出相應的市場政策,包括產品供應、價格、配送、促銷、市場管理、銷售激勵等政策。政策倒是容易制定,關鍵是科學合理,這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評價:一是政策對渠道商的激勵程度高,能調動積極性;二是政策與渠道匹配性,不同渠道有不同政策。政策科學合理,才會得到渠道商的配合與支持。
三是溝通在先。僅有戰略、整合思路、市場政策還不夠,還要進行必要的溝通,包括生產商企業內部溝通、生產商和渠道商之間溝通、生產商與被收購企業及渠道道商之間的溝通、以及其他合作伙伴的溝通,必要時還可以請媒體介入。沒有充分的溝通,渠道整合運作起來必然困難重重。
四是資源到位。資源到位包括企業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到位方可開始行動,而企業內部資源包括資金、人員、銷售物料、廣告宣傳等,外部資源包括渠道商資源、媒體資源、合作伙伴資源等諸多方面。生產商要先調動資源,再整合資源,然后才能著手渠道整合。
五是試點突圍。生產商是不是要把渠道整合工作在全國市場同步鋪開呢?其實,如果條件允許建議還是先選擇典型區域市場進行一下試點工作,一是考察可執行性,二是摸索一下渠道整合操作經驗。認為可行后,再大面積鋪開,這樣渠道整合風險更小。
渠道整合誤區
我們看到了太多因渠道鏈斷裂而葬送企業的案例,諸如2002年5月樂華彩電發動了“砍掉全國30余家分公司及辦事處,全面推行代理制”的渠道變革,導致其彩電業務全面崩盤,究其原因是因為在渠道整合上走進了“死胡同”——“一刀切”式的渠道整合。那么,渠道整合應防止哪些誤區呢?
一是生產商過度“自主”。這是指生產商過度苛求于渠道的可控性,而忽略第三方渠道的價值,或不屑于與其他企業合作,結果導致渠道成本、費用過高,財務管理混亂,分支機構“山高皇帝遠”、“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等失控現象。
二是生產商過度依賴。這是指生產商在沒有能力或即使有能力也不愿自建網絡,而把產品完全交給外部銷售力量銷售,結果導致過度依賴,過度受制于渠道商,“要什么條件就給什么條件”,“要什么政策就給什么政策”,為“大戶”所控。
三是堅持“整合速成論”。在市場政策、溝通等準備工作不充分的情況下,為求快速扭轉銷售局勢,貿然下手,結果導致渠道震蕩、混亂,甚至癱瘓。
四是生產商強硬“施政”。生產商對被收購方下屬的渠道商采取的政策有幾種:懷柔政策、強硬政策、不卑不亢等幾種。聰明的企業在初期可能采取“懷柔政策”,而激進的企業則以“順我者生,逆我者亡”的態度,采取強硬政策,結果遭遇“抵抗”或渠道商“跳槽”,使渠道資源流失。
五是缺乏后臺支援。這就如“不打地基就建房”,只注重硬件、形式上的渠道變革,而忽略了基礎工作的建立,尤其渠道管理平臺的建立,結果整合后的渠道依然沒有根基,搖搖欲墜。企業在渠道整合中,可以根據企業情況建立信息管理系統(如客戶關系管理CRM、供應鏈管理SCM、企業資源計劃RRP、需求鏈管理DCM等)。
盡管在渠道整合過程中,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可能會有很大的付出,但這并不能決定渠道整合一定是成功的,是否有“梗阻”及“后遺癥”還得“走著瞧”。總體來看,渠道整合是否成功要看以下幾大要素:一是渠道穩定性,這包括生產商對渠道的可控性、渠道生存能力、渠道商的長期合作愿望等;二是渠道效率,這包括渠道層次、幅度、物流配送能力、商品、資金、信息周轉速度等;三是銷售能力,包括銷售量、銷售額、市場占有率情況;四是贏利能力,成本費用降低及獲利能力、競爭能力增強;五是合作伙伴滿意度,合作伙伴包括供應鏈上任何要素,包括供應商、渠道商,也包括最終消費者,要通過渠道整合使他們在經營上具有更大的信心和積極性。成功的渠道整合應該是一種渠道深度優化,而深度優化的結果是要使渠道具備“高效率、高效益、高效能”的良好素質,并具備為渠道商和消費者創造更大價值的能力,否則一切工作都可能是徒勞的,生產商應該避免去做那些“無用功”。■
表一:渠道整合關鍵詞
關鍵詞 比喻說明 解 釋 備 注
改造 “洗心革面” 改進劣勢渠道的不足,使渠道能夠實現其應有的營銷職能 持續性工作
再造 “廢而再立” 根據市場戰略重新規劃和設計渠道模式及調整資源配置 階段性工作
優化 “驅邪斧正” 渠道不合理要素的梳理、完善,以及渠道資源優化配置 持續性工作
轉型 “搖身一變” 主要是渠道職能轉變,職能包括銷售、服務、信息等方面 階段性工作
表二:渠道整合十大動作分解
動作 動作分解 動作 動作分解
引 渠道收購、交換、借用 轉 渠道職能調整,復合或簡化
殺 削減無價值、無作為渠道商 壓 減少渠道寬度與深度,扁平化
移 轉換重心,實現渠道轉移 廢 推翻舊模式,打造新模式
開 拓展新渠道,實現渠道增值 修 改造與優化渠道,更具競爭力
并 不同品牌、品類合并渠道 投 加強渠道投資,自建或合建
來源:中國機電工業雜志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生產商:突破渠道整合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