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 超市 在零售業的歷程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但從 超市 這種新型的經營方式在中國十幾年的發展過程看,中國 超市 在經營的過程中存在一定問題。本文從觀察中小型 超市 的現狀,分析 超市 經營中價格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在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為 超市 經營者提供參考的信息或為 超市 問題的解決提供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 超市 特價商品 規模擴張 博弈分析
中圖分類號:F28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44-1618/F(2007)12-0042-04
作者簡介:曹建新,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
進入21世紀以后,中國零售業年銷售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基本在39%以上,并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以上年的銷售額為基數,2000-2004各年銷售額增長的幅度都在10%以上,2004年竟達到17.69%的增幅(具體數據見下表)。不難看出,零售業已經成為了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的助推器。
超市 作為零售業的第三次革命,在零售業的高速發展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超級市場是以顧客自選方式經營的大型綜合性零售商場,是許多國家特別是經濟發達國家的主要商業零售組織形式。它于20世紀30年代初最先出現在美國東部地區。20世紀30年代中期以后,超級市場這種零售組織形式由美國逐漸傳到了日本和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特別是50、60年代,超級市場在世界范圍內得到較快的發展。但超級市場在我國的發展是比較晚的,它的正式引入是在1978年,當時稱作自選商場。但很快超級市場以規模大、成本低、毛利低、銷售量大、商品種類齊全的自我服務模式贏得了消費者的一致信賴,在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溫床上迅速地發展了起來。不同規模的 超市 在十幾年的發展歷程中迅速覆蓋了國內的各個角落,除了若干貧窮落后的山區以外,“ 超市 ”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成為百姓購物的意向所趨。但是,從近幾年來國內現狀來看, 超市 經營的情況卻并不容樂觀。“流星 超市 ”時有發生,尤其表現在國內中小型 超市 。 超市 頃刻倒閉已經成為了現實生活中一個重要的經濟現象,日益引起著消費者、經營者和政府有關部門的關注。如何促進 超市 的健康、穩定、長期的發展成為了市場經濟順利發展的一個重要議題。治標須先治本,要從根源上抑制這種情況的發生,必須對 超市 經營的現狀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一、中小型 超市 經營商品存在的問題
市場的分析者對于 超市 經營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大量的探討,他們的觀點有很多一致的地方,現將幾種比較常見的觀點陳述如下并附帶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1.經營規模小,商品種類少。 超市 ,即超級市場,首先它在規模上必須達到一般百貨商店、經銷部等零售網點難以達到的規模。但是從國內市場經營狀況看,一些所謂的 超市 經營面積是令人難以啟齒的,幾百平米的店鋪居然號稱購物廣場,一個居家門面竟然也掛上了 超市 的名號。小的規模帶來的必然是商品總類的稀少, 超市 中擺放的無非是一些生活日用品、常見的水果、零食等,與其說這是一家 超市 ,倒不如說這是一個便利店。廣州市天河區某大學外有一家生鮮 超市 ,店面是兩層,是離該校學子最近的一家“ 超市 ”,因此也是學生課余購物的首選之地。但是, 超市 的服務真是讓人無言以對,上下兩層不過百余平米, 超市 中只有幾種常見的水果、零星擺放著餅干、糖果、大米、家常蔬菜和日常生活學習用品,尚且不能滿足學生的簡單需求,更何況它是一個面向社會的購物場所呢?
2.商品價格偏高。 超市 經營的一個更為突出的特點便是價格便宜,這也是 超市 長效生存的法寶。但是,眾所周知, 超市 除了偶爾推出的特價商品價格相對偏低以外,其余的大部分商品價格是高于外部市場價格的,這在中小型企業表現尤其突出。從經濟學理性購物的角度講,面對較高的價格,消費者更多的選擇便是購買特價商品,而不去購買非特價商品。長此以往,經營者的利潤又從哪里來呢?
3.商品的質量不合格,尤其表現在新鮮蔬菜、水果等。 超市 長效生存的另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就是商品的質量有保證。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需求已經從溫飽走向健康,這表現在產品上就是對商品質量的較高要求。麥當勞、肯德基、德克士等餐飲連鎖成功的一個秘訣就在于高標準的食品質量,它們售出的每一份食品在重量、色澤、含量、包裝等方面都有一套嚴格的標準,不合標準的食品是一律廢棄、不準出售的。而相應的規格則是經過專家的不斷實驗得出的最佳結果,例如烤箱的溫度、炸雞的油溫、時間等。同時它們每日售出的食品是絕對的新鮮,因為每日結賬時,未售出的食品要全部倒掉的。從它們的發展狀況,我們看到它們的高要求收獲的是更高的利潤。
4.商品防范措施不健全,安全隱患大。 超市 外在的表現就是失竊問題嚴重,尤其表現在每日人流高峰期、鄉鎮地區和逢年過節時期。由于近年來,公民的人權地位逐漸提高, 超市 也不斷滿足著人們的心理需求,如規定消費者購物時可隨身攜帶小包、購買散裝物品自由稱重、可自帶飲料進入 超市 等。當然措施本身是應該提倡的,但是具體的運用是否合適呢?或是目前的配套設施是否到位呢?
5. 超市 管理人員的管理經驗不足,隨機應變能力弱。 超市 經營的大環境是一個多變的市場,在市場中企業的經營存在著各種不斷的風險,企業的命運更是瞬息萬變。企業的強弱不僅僅在于現實經營的好壞,更在于應付市場的能力,在于防御和抵制風險的能力,這就對經營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勇于承受市場的變化。在現實中,商品價格的變動是經常發生的,大幅度的波動也偶爾存在,在面臨“日新月異”的價格變化中, 超市 是否也應該“朝令夕改”呢?很多的 超市 就是這樣,哪怕市場有一點點的價格上漲,店內商品的價格就趕緊上浮,這雖然體現了“價格隨市場波動”的經濟規律,但同時是否也向人們傳遞了不安的信息呢?
二、 超市 經營商品價格問題的博弈分析
價格是市場經濟的基礎,也是消費者最為關注的市場信息。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價格成為了各種廠商競爭的主要著眼點,而各種名目的價格戰也早已成為商家的慣用伎倆。從某種程度上講,價格競爭的結果直接關系著企業未來發展的前途和命運。 超市 作為零售業發展的一種重要形式,作為市場經濟中日益凸現的主體,要獲得長期穩定的持續發展,就必須遵循市場的規律,將價格納入到經營的重要日程中。商品價格的制定不僅僅建立在進貨成本的基礎上,同時還必須考慮消費者和其他 超市 的經營價格,在全面統籌的基礎上,界定自有商品的價格,這樣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1.在 超市 的不斷發展中,特價商品的推出成為 超市 經營的一個重要特色,成為吸引消費者的一個新的亮點,并在各地區、各類型的 超市 中愈演愈烈。它不僅僅是目前 超市 經營的一個方針,而且在日后的發展中必將愈演愈烈。
假設某地區市場上有家 超市 A,在過去的經營中它會經常采取特價的形式出售商品X,長期以來消費者已經形成特價購買X商品的習慣(即已熟知 超市 在一定時間內會特價出售商品X),而 超市 也知道消費者掌握著自己推出特價商品的信息,那么這就構成了一個完全信息博弈。在出售商品X的時候A 超市 有兩種選擇:推出特價和保持原價;面對A 超市 的商品,消費者B也有兩種選擇:購買和放棄。設商品X在特價出售時價格為P1,銷量為Q1;保持原價時價格為P2,銷量為Q2,兩種情況下,商品的進貨成本是相同的都為C,則兩種情況下出售商品X的利潤分別為R1=Q1(P1-C),R2=Q2(P2-C);在 超市 商品非特價出售的時候,消費者由于以往經歷形成的 超市 特價的信息,消費者理性的選擇是不會購買,這時 超市 的利潤為零,消費者的收益(即心理滿足度,假定可以根據商品的原價和特價之間的差額來衡量,即如果特價和原價相同責消費者的心理滿足度為零,否則大于零)為零;在推出特價的時候, 超市 的利潤為R1=Q1(P1-C),消費者的得益為E,其中E是價格P1的減函數,當P1=P2時,E=0.當下面用博弈分析中常用的圖形來描述雙方作出不同的選擇時,雙方的得益:
從中可以看出,只要R1>0,即P1>C, 超市 理性的選擇便是推出特價,此時如果P1<P2,消費者就能獲得收益E。否則消費者的理性選擇一定是不買,而等到商品X特價的時候再去購買。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超市 本打算以特價的形式促進商品的出售,但是這樣做的結果便是陷入特價的循環之中,同時還必須不斷地降低特價,因為如果長期維持特價,消費者就會有一種受騙的感覺,漸漸對 超市 宣傳產生一種懷疑的心理,在 超市 信譽出現問題的時候,即使自己仍在搞特價,但消費者卻不再愿意購買。因此, 超市 對于一貫的特價商品必須堅持搞下去,并且價格呈現下降趨勢。
2. 超市 之間價格戰的開展將銳力不減。
假定某地區存在 超市 B和 超市 A兩競爭廠商,該地區消費者是理性的,對于 超市 商品并無明顯的偏好,即不會因 超市 之名而非理性地購買 超市 出售的商品。那么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需要同時考慮 超市 A和 超市 B同種商品的價格。對于同種商品Y,如果PA>PB,那么消費者就會選擇在 超市 A購買商品Y, 超市 A就獲得商品銷售的全部利潤,而B的利潤為零;如果PA<PB就會在B 超市 購買,這時A的利潤就變為零,而B獲得全部的利潤。因此除非有特殊的情況,譬如兩 超市 距離消費者的遠近有明顯的差別,或是消費者對于價格的敏感性太低, 超市 要想在該地區生存下去,就必須與競爭者開展價格戰,而不能妄想消費者會做出不理智的選擇,即放棄便宜而選擇昂貴。
3. 超市 商品的附加利潤偏高。
就目前 超市 商品的價格來講, 超市 經營者給商品附加了較高的利潤。為了驗證這個結論,本人最近對廣州市天河區和番禺區不同 超市 食品的售價進行了初步的調查,下面以表格的形式羅列調查得到的幾種食品的價格信息,并計算出了相應的比例數值(天河價格/番禺價格):
廣州市天河區的消費水平雖然比番禺區高,但一個小賣部的進貨成本是絕對高于一個 超市 的,假設不考慮進貨的差價和房租, 超市 每公斤餅干的售價就是小賣部的121%,每公斤的利潤就多出0.95元,更驚人的是干貨的銷售價格竟然高達近兩倍,很顯然, 超市 在餅干的售價中加入了很高的利潤;再譬如,香蕉是廣州的特產,就批發商而言,廣州香蕉的進貨價格是遠遠低于北方地區的,如果將居民的消費水平考慮進去,兩者頂多相等,因為香蕉的運輸成本是很高的,但是一公斤香蕉的售價在廣州是1.6左右,在河南、河北等北方地區最高是1元,似乎只是考慮了消費水平的差異而忽略了較高的運輸費用。那么廣州的零售商在商品中是否附加了較高的利潤應該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如果 超市 以追求長效的收益為目標,就必須從整體上降低商品的銷售價格,將自身利益的一部分分給廣大的消費者,實現雙方的互利,使博弈得以永續發展下去。
考慮到經營者的自身利益,降低商品的價格不僅僅從降低利潤的角度著手,更重要的是要采取降低進貨價格的措施,在消費者得益不減少的同時,實現 超市 的低成本、高利潤,增加博弈整體的得益,達到雙方的雙贏,這應該是 超市 經營的當務之急。
三、解決 超市 商品價格問題建議
1.如果 超市 選擇以特價形式出售某種商品,就必須堅持不懈地進行下去,以此做為吸引消費者的一個亮點,以建立 超市 的信譽,同時還要不斷地降低特價產品的售價。
2.開展價格戰,將 超市 的生存建立在消費者心理預期的基礎上,只要產品的售價低于購進價格,在開業的初期就要不惜代價地壓倒競爭對手,在以后的經營中也要樹立顧客是 超市 生命之源的理念,在企業謀利的同時從消費者的角度進行心理分析。
3.盡量降低商品的出售價格,減少商品銷售的附加值,將 超市 的利潤建立在長期生存的基礎上,同時可以從 超市 的上游入手來增加商品的進、銷價差,即降低進貨的成本。 超市 可以考慮建立連鎖型 超市 ,實現 超市 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商品標志、統一經營方針、統一銷售價格、統一服務標準、統一廣告宣傳、統一結算,盡量降低商品在中間流通環節的成本,將價值向零售商轉移的同時也給消費者帶來實惠,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均衡發展和整體福利的提高。
四、結論
以上僅僅從 超市 經營核心——價格的角度進行了分析,期望通過調查研究得出的結論可以對現實中 超市 的經營提供新的策略。 超市 要獲得發展,還必須不斷促進 超市 購物環境的改善、擴大 超市 的規模,使消費者不僅僅是商品的購買者更是服務的享受者,使他們不僅僅接受 超市 的商品,更接受 超市 本身,這樣才能讓 超市 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去。
當然,在采取相應的措施時還必須進行充分的成本——效益分析,以真正地實現 超市 經營的目標。
關鍵詞: 超市 特價商品 規模擴張 博弈分析
中圖分類號:F28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44-1618/F(2007)12-0042-04
作者簡介:曹建新,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
進入21世紀以后,中國零售業年銷售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基本在39%以上,并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以上年的銷售額為基數,2000-2004各年銷售額增長的幅度都在10%以上,2004年竟達到17.69%的增幅(具體數據見下表)。不難看出,零售業已經成為了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的助推器。
超市 作為零售業的第三次革命,在零售業的高速發展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超級市場是以顧客自選方式經營的大型綜合性零售商場,是許多國家特別是經濟發達國家的主要商業零售組織形式。它于20世紀30年代初最先出現在美國東部地區。20世紀30年代中期以后,超級市場這種零售組織形式由美國逐漸傳到了日本和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特別是50、60年代,超級市場在世界范圍內得到較快的發展。但超級市場在我國的發展是比較晚的,它的正式引入是在1978年,當時稱作自選商場。但很快超級市場以規模大、成本低、毛利低、銷售量大、商品種類齊全的自我服務模式贏得了消費者的一致信賴,在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溫床上迅速地發展了起來。不同規模的 超市 在十幾年的發展歷程中迅速覆蓋了國內的各個角落,除了若干貧窮落后的山區以外,“ 超市 ”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成為百姓購物的意向所趨。但是,從近幾年來國內現狀來看, 超市 經營的情況卻并不容樂觀。“流星 超市 ”時有發生,尤其表現在國內中小型 超市 。 超市 頃刻倒閉已經成為了現實生活中一個重要的經濟現象,日益引起著消費者、經營者和政府有關部門的關注。如何促進 超市 的健康、穩定、長期的發展成為了市場經濟順利發展的一個重要議題。治標須先治本,要從根源上抑制這種情況的發生,必須對 超市 經營的現狀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一、中小型 超市 經營商品存在的問題
市場的分析者對于 超市 經營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大量的探討,他們的觀點有很多一致的地方,現將幾種比較常見的觀點陳述如下并附帶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1.經營規模小,商品種類少。 超市 ,即超級市場,首先它在規模上必須達到一般百貨商店、經銷部等零售網點難以達到的規模。但是從國內市場經營狀況看,一些所謂的 超市 經營面積是令人難以啟齒的,幾百平米的店鋪居然號稱購物廣場,一個居家門面竟然也掛上了 超市 的名號。小的規模帶來的必然是商品總類的稀少, 超市 中擺放的無非是一些生活日用品、常見的水果、零食等,與其說這是一家 超市 ,倒不如說這是一個便利店。廣州市天河區某大學外有一家生鮮 超市 ,店面是兩層,是離該校學子最近的一家“ 超市 ”,因此也是學生課余購物的首選之地。但是, 超市 的服務真是讓人無言以對,上下兩層不過百余平米, 超市 中只有幾種常見的水果、零星擺放著餅干、糖果、大米、家常蔬菜和日常生活學習用品,尚且不能滿足學生的簡單需求,更何況它是一個面向社會的購物場所呢?
2.商品價格偏高。 超市 經營的一個更為突出的特點便是價格便宜,這也是 超市 長效生存的法寶。但是,眾所周知, 超市 除了偶爾推出的特價商品價格相對偏低以外,其余的大部分商品價格是高于外部市場價格的,這在中小型企業表現尤其突出。從經濟學理性購物的角度講,面對較高的價格,消費者更多的選擇便是購買特價商品,而不去購買非特價商品。長此以往,經營者的利潤又從哪里來呢?
3.商品的質量不合格,尤其表現在新鮮蔬菜、水果等。 超市 長效生存的另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就是商品的質量有保證。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需求已經從溫飽走向健康,這表現在產品上就是對商品質量的較高要求。麥當勞、肯德基、德克士等餐飲連鎖成功的一個秘訣就在于高標準的食品質量,它們售出的每一份食品在重量、色澤、含量、包裝等方面都有一套嚴格的標準,不合標準的食品是一律廢棄、不準出售的。而相應的規格則是經過專家的不斷實驗得出的最佳結果,例如烤箱的溫度、炸雞的油溫、時間等。同時它們每日售出的食品是絕對的新鮮,因為每日結賬時,未售出的食品要全部倒掉的。從它們的發展狀況,我們看到它們的高要求收獲的是更高的利潤。
4.商品防范措施不健全,安全隱患大。 超市 外在的表現就是失竊問題嚴重,尤其表現在每日人流高峰期、鄉鎮地區和逢年過節時期。由于近年來,公民的人權地位逐漸提高, 超市 也不斷滿足著人們的心理需求,如規定消費者購物時可隨身攜帶小包、購買散裝物品自由稱重、可自帶飲料進入 超市 等。當然措施本身是應該提倡的,但是具體的運用是否合適呢?或是目前的配套設施是否到位呢?
5. 超市 管理人員的管理經驗不足,隨機應變能力弱。 超市 經營的大環境是一個多變的市場,在市場中企業的經營存在著各種不斷的風險,企業的命運更是瞬息萬變。企業的強弱不僅僅在于現實經營的好壞,更在于應付市場的能力,在于防御和抵制風險的能力,這就對經營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勇于承受市場的變化。在現實中,商品價格的變動是經常發生的,大幅度的波動也偶爾存在,在面臨“日新月異”的價格變化中, 超市 是否也應該“朝令夕改”呢?很多的 超市 就是這樣,哪怕市場有一點點的價格上漲,店內商品的價格就趕緊上浮,這雖然體現了“價格隨市場波動”的經濟規律,但同時是否也向人們傳遞了不安的信息呢?
二、 超市 經營商品價格問題的博弈分析
價格是市場經濟的基礎,也是消費者最為關注的市場信息。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價格成為了各種廠商競爭的主要著眼點,而各種名目的價格戰也早已成為商家的慣用伎倆。從某種程度上講,價格競爭的結果直接關系著企業未來發展的前途和命運。 超市 作為零售業發展的一種重要形式,作為市場經濟中日益凸現的主體,要獲得長期穩定的持續發展,就必須遵循市場的規律,將價格納入到經營的重要日程中。商品價格的制定不僅僅建立在進貨成本的基礎上,同時還必須考慮消費者和其他 超市 的經營價格,在全面統籌的基礎上,界定自有商品的價格,這樣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1.在 超市 的不斷發展中,特價商品的推出成為 超市 經營的一個重要特色,成為吸引消費者的一個新的亮點,并在各地區、各類型的 超市 中愈演愈烈。它不僅僅是目前 超市 經營的一個方針,而且在日后的發展中必將愈演愈烈。
假設某地區市場上有家 超市 A,在過去的經營中它會經常采取特價的形式出售商品X,長期以來消費者已經形成特價購買X商品的習慣(即已熟知 超市 在一定時間內會特價出售商品X),而 超市 也知道消費者掌握著自己推出特價商品的信息,那么這就構成了一個完全信息博弈。在出售商品X的時候A 超市 有兩種選擇:推出特價和保持原價;面對A 超市 的商品,消費者B也有兩種選擇:購買和放棄。設商品X在特價出售時價格為P1,銷量為Q1;保持原價時價格為P2,銷量為Q2,兩種情況下,商品的進貨成本是相同的都為C,則兩種情況下出售商品X的利潤分別為R1=Q1(P1-C),R2=Q2(P2-C);在 超市 商品非特價出售的時候,消費者由于以往經歷形成的 超市 特價的信息,消費者理性的選擇是不會購買,這時 超市 的利潤為零,消費者的收益(即心理滿足度,假定可以根據商品的原價和特價之間的差額來衡量,即如果特價和原價相同責消費者的心理滿足度為零,否則大于零)為零;在推出特價的時候, 超市 的利潤為R1=Q1(P1-C),消費者的得益為E,其中E是價格P1的減函數,當P1=P2時,E=0.當下面用博弈分析中常用的圖形來描述雙方作出不同的選擇時,雙方的得益:
從中可以看出,只要R1>0,即P1>C, 超市 理性的選擇便是推出特價,此時如果P1<P2,消費者就能獲得收益E。否則消費者的理性選擇一定是不買,而等到商品X特價的時候再去購買。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超市 本打算以特價的形式促進商品的出售,但是這樣做的結果便是陷入特價的循環之中,同時還必須不斷地降低特價,因為如果長期維持特價,消費者就會有一種受騙的感覺,漸漸對 超市 宣傳產生一種懷疑的心理,在 超市 信譽出現問題的時候,即使自己仍在搞特價,但消費者卻不再愿意購買。因此, 超市 對于一貫的特價商品必須堅持搞下去,并且價格呈現下降趨勢。
2. 超市 之間價格戰的開展將銳力不減。
假定某地區存在 超市 B和 超市 A兩競爭廠商,該地區消費者是理性的,對于 超市 商品并無明顯的偏好,即不會因 超市 之名而非理性地購買 超市 出售的商品。那么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需要同時考慮 超市 A和 超市 B同種商品的價格。對于同種商品Y,如果PA>PB,那么消費者就會選擇在 超市 A購買商品Y, 超市 A就獲得商品銷售的全部利潤,而B的利潤為零;如果PA<PB就會在B 超市 購買,這時A的利潤就變為零,而B獲得全部的利潤。因此除非有特殊的情況,譬如兩 超市 距離消費者的遠近有明顯的差別,或是消費者對于價格的敏感性太低, 超市 要想在該地區生存下去,就必須與競爭者開展價格戰,而不能妄想消費者會做出不理智的選擇,即放棄便宜而選擇昂貴。
3. 超市 商品的附加利潤偏高。
就目前 超市 商品的價格來講, 超市 經營者給商品附加了較高的利潤。為了驗證這個結論,本人最近對廣州市天河區和番禺區不同 超市 食品的售價進行了初步的調查,下面以表格的形式羅列調查得到的幾種食品的價格信息,并計算出了相應的比例數值(天河價格/番禺價格):
廣州市天河區的消費水平雖然比番禺區高,但一個小賣部的進貨成本是絕對高于一個 超市 的,假設不考慮進貨的差價和房租, 超市 每公斤餅干的售價就是小賣部的121%,每公斤的利潤就多出0.95元,更驚人的是干貨的銷售價格竟然高達近兩倍,很顯然, 超市 在餅干的售價中加入了很高的利潤;再譬如,香蕉是廣州的特產,就批發商而言,廣州香蕉的進貨價格是遠遠低于北方地區的,如果將居民的消費水平考慮進去,兩者頂多相等,因為香蕉的運輸成本是很高的,但是一公斤香蕉的售價在廣州是1.6左右,在河南、河北等北方地區最高是1元,似乎只是考慮了消費水平的差異而忽略了較高的運輸費用。那么廣州的零售商在商品中是否附加了較高的利潤應該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如果 超市 以追求長效的收益為目標,就必須從整體上降低商品的銷售價格,將自身利益的一部分分給廣大的消費者,實現雙方的互利,使博弈得以永續發展下去。
考慮到經營者的自身利益,降低商品的價格不僅僅從降低利潤的角度著手,更重要的是要采取降低進貨價格的措施,在消費者得益不減少的同時,實現 超市 的低成本、高利潤,增加博弈整體的得益,達到雙方的雙贏,這應該是 超市 經營的當務之急。
三、解決 超市 商品價格問題建議
1.如果 超市 選擇以特價形式出售某種商品,就必須堅持不懈地進行下去,以此做為吸引消費者的一個亮點,以建立 超市 的信譽,同時還要不斷地降低特價產品的售價。
2.開展價格戰,將 超市 的生存建立在消費者心理預期的基礎上,只要產品的售價低于購進價格,在開業的初期就要不惜代價地壓倒競爭對手,在以后的經營中也要樹立顧客是 超市 生命之源的理念,在企業謀利的同時從消費者的角度進行心理分析。
3.盡量降低商品的出售價格,減少商品銷售的附加值,將 超市 的利潤建立在長期生存的基礎上,同時可以從 超市 的上游入手來增加商品的進、銷價差,即降低進貨的成本。 超市 可以考慮建立連鎖型 超市 ,實現 超市 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商品標志、統一經營方針、統一銷售價格、統一服務標準、統一廣告宣傳、統一結算,盡量降低商品在中間流通環節的成本,將價值向零售商轉移的同時也給消費者帶來實惠,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均衡發展和整體福利的提高。
四、結論
以上僅僅從 超市 經營核心——價格的角度進行了分析,期望通過調查研究得出的結論可以對現實中 超市 的經營提供新的策略。 超市 要獲得發展,還必須不斷促進 超市 購物環境的改善、擴大 超市 的規模,使消費者不僅僅是商品的購買者更是服務的享受者,使他們不僅僅接受 超市 的商品,更接受 超市 本身,這樣才能讓 超市 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去。
當然,在采取相應的措施時還必須進行充分的成本——效益分析,以真正地實現 超市 經營的目標。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中小型超市經營商品的價格問題分析